《连减》教学反思韩凤阁根据学校教研室的安排,我与9月29日上午第一节在二年级4班上了师傅引领课——《连减》,《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减》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感受,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本次授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特点:1、复习旧知导课,为新知学习做铺垫。课前,我让学生笔算了一道连加算式,孩子们采用了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既巩固旧知,又为本节课连减的计算打好了基础。2、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本节课的重点在此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连加的笔算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思考类推出连减的笔算方法。写出两个减法竖式和连减竖式连写的方法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有同学也能轻松写出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直接写出一个竖式,这些方法的过程我让板演学生充分表达,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再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落实本课的重点。当堂训练环节,设计的题目与连加的知识融合,也让学生明确知识的一贯性。本课的难点有两处:1、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提倡学生用只列一个竖式的简便方法。2、是让学生明白连减问题的处理还可以采用加小括号的方法。这两个地方的处理我采用了引导和提问结合的方法处理,目的是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但是在处理时稍有急躁,以至于教师讲解过多,个别地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3、体现算法多样化。在教学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采用竖式连写的方法;另一种是只列出一个竖式。在解决例2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读图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2、教学机智的培养。在教学例2时郑艺璇是先算出一共运走了几个西瓜,再将总数减去运走的,这些都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虽然我也抓住了这些资源进行适时拓展,但是处理的方法有些欠妥,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3、鼓励性评价语太单一。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老师的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单一、乏味的评价语无法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导致后面十几分钟师生不能有效互动达成共鸣。以后还应多学习如何评价学生,让课堂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