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案例——《认识小数》(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联系实际,唤起生活经验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去超市购过东西吧。今天熊老师想带着大家走进超市,到超市里学习一些数学知识,请看大屏幕,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书包35.35元、牛奶1元、钢笔4.50元、火腿肠5.98元、面包2.60元、小汽车21元、橡皮2元。2、通过分类,区分整数与小数师:表示商品价格这些数,有些是我们以前认识的整数,还有一些数是我们不认识的.你能把这些数给他们分个类吗?请小组长拿出学具袋里的价格来,在小组内分一分。(学生四人小组给价格分类)学生汇报.3、揭示新课,引入小数师:像5.98元、35.35元、4.50元、0.90元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对比观察,认识小数点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屏幕下面的这几个数(指着小数)与上面的这几个数(指着整数)最大的不同在哪儿?(小点)这中间的小点就叫小数点,它是小数的重要标志。2、借助主题图,理解用元做单位的小数含义师:如果让你们去买这几样商品,你们知道付别人多少钱吗?请你在作业纸上填一填,填完之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小结:当用小数表示多少元时,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什么?(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几分)师:你们去超市,超市中商品的价格是以哪种形式出现的?为什么?(方便、简捷)3、试读小数,适当指导这个小数点就读点,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指生试读。老师指导并范读。老师指出:在读小数的时候要注意,小数点前面的数就按我们以前读数的方法去读,但小数点后面的数就要按照数字的顺序读,是几就读几。3、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师:在生活中,你又在哪里见过小数?4、利用线段图,理解用米做单位的小数含义。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小数,那你们知不知道刚才两个同学说的姚明身高2.26米,自己的身高是1.35米,究竟是多少呢?把下面的知识学了就知道了。(1)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0.1米在米尺上表示的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9分米呢?师:说说0.1米、0.3米、0.9米中的1、3、9分别表示什么?(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表示又是多少?在米尺上找到0.01米,用手比划一下它的长度。3厘米、18厘米、10厘米呢?师:看来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3)讨论:1米30厘米用小数怎样表示,还可以怎么表示?为什么?引导学生小结:用米做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几分米)小数点后面第二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几厘米)(三)、回忆梳理,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1、8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判断题。(1)0.36元读作零点三十六元。()(2)0.03米就是3分米。()(3)24/100米写成小数是0.24米。()(4)1元3角写成小数是0.13元。()3、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教学反思:1、能联系学生的生活认识小数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认识小数。在教学伊始,从学生说商品的价格引入,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理解用元做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作了孕伏。在学生初步体会了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后,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见过的其它小数,学生很会寻找。有的学生说:自动铅笔芯有0.5毫米、有0.7毫米还有0.9毫米的;有的学生说:上次单元测验我考了94.5分;有的学生说:姚明的身高是2.26米;……这样,在生活中找小数,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小数的应用价值,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在探究以米做单位的小数时,也是从学生的身高1米30厘米作为探究的话题,让学生探究出用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这些知识点的教学都很好地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了,学生倍感亲切。2、以元、角、分等常用的计量单位作认识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