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三字经》读书心得_6VIP免费

2024《三字经》读书心得_6_第1页
1/45
2024《三字经》读书心得_6_第2页
2/45
2024《三字经》读书心得_6_第3页
3/45
2022《三字经》读书心得《三字经》读书心得(通用15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信任很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三字经》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字经》读书心得1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经》的书,令我感受很深。第1页共45页细致看过后,其中我最喜爱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织。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织。”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索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索,发觉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视察,然后反复思索,再试验,才发觉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索。“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是说学业和事业的胜利第2页共45页要靠刻苦勤奋。人不能过度的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韩愈的《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勤奋思索的重要性。很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一个人过于贪玩、贪图安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胜利。《三字经》读书心得2最近正在读《三字经》,颇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五更时分辗转难测,披衣起早,写出心得。《三字经》成书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自问世以来,就作为儿童的识字教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它与《百家姓》、《千字第3页共45页文》合成“三百千”,被视作传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励志的启蒙教材;此经虽短,短短千余言,但是却能够流传至今,始终被世人传诵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么,它的魅力何在?本书虽短,但是很有特点。从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品来意味深长,文化浓重。古代的儿童,入学的第一部书就是它。孩子们一边吟唱,一边摇头晃脑,韵味十足。这部书不光形式上易于记诵,内容也很丰富。它以精悍的“关键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教化,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经》虽然是儿童启蒙教材,但是其讲的道理放第4页共45页之四海而皆准,是难以变更的。它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去阅读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运用它。孩童时代的人读它记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读它记它,有着不同的意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每个人诞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和善的,习性却各有差异;假如不去教育他,习性就会发生改变,转变,所以要重视教化,持之以恒的教育。我觉得,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95%还能够在现在社会中适用。作为老师,更要仔细拜读拜读。“教书育人”,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第5页共45页重要,我打算利用寒假仔细地学习本书,开学以后结合学校工作,把这些道理加以运用,我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字经》读书心得3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必需读!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明白。别看它简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后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邃:“人之初,性本善”。在儒家传统当中,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他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第6页共45页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知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置而不论(意思是他不说),留个悬念。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极深关系的荀子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原来就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他这个看很简单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婴儿生下来,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辛苦吗?他会管母亲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生病了吗?都不会,他就要吃,非吃不行。人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和善。第7页共45页那么《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却不明确。孟子并没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三字经》读书心得_6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