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3、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难点:理解文章表达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特点。突破方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希望。教法与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掌握生字词;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一、解题导入1、请大家猜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3、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4、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作者简介)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2、纠正读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石榴”的“榴”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小组交流)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板书)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一)学习第1、2自然段1、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2、“居然”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用“居然”说一句话。)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的意外欣喜。(二)细读3-15自然段,讨论思考: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2、父亲拿什么来与花生进行对比?(桃子、石榴、苹果)3、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4、指名读父亲的话,完成练习填空:(同桌合作交流)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让人一见就_,但是和_相比,还是_最可贵。5、石榴、苹果、桃子和花生相比有哪些不同,它们各有什么品质?完成(课堂练习设计)填下面表格花生桃、石榴、苹果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6、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说的这句话实际是在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总结板书不图虚名、默默奉献)7、理解父亲的话:“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希望“我们”做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理解。)(“你们”指谁?“希望”又指什么?“你们”指姐姐、哥哥、我。“希望”指父亲叫我们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8、理解最后一自然段。(比较: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心上。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心上。(程度不一样)“印”:牢牢记住终生不忘。“记”:把事物保持在头脑里。如:“整齐”和“非常整齐”。四、总结全文1、课文以谈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不图虚名,默默奉献)2、讨论:课文把哪部分内容写得比较详细?(议花生)3、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落花生》是借(花生)来比喻那些(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种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的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拓展延伸1、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