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变形监测15.1一般规定15.1.1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工程和建成后线路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建设工程及工程环境特点,对工程结构自身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变形监测。15.1.2变形监测方案应根据变形体埋深、结构特点、支护类型、开挖方式以及岩土工程条件、建筑场地变形区内环境状况和施工设计等因素制定,并应包括变形体和环境条件产生异常时的应急变形监测方案。15.1.3变形监测应包括下列项目:1施工阶段应包括对工程的支护结构、结构自身以及周边变形区内的地表道路、建筑、管线、既有轨道线路和市政隧道等的变形监测。2运营阶段应包括受自身运营或周边建设对线路的轨道、道床、建筑结构影响和自身运营对周边地表道路、建筑、管线、既有轨道线路和市政隧道等影响的变形监测。15.1.4初始变形监测时间应根据全线或各施工段开工时间、工程进度以及工程需要及时确定。15.1.5变形监测可采用几何测量、物理传感器测量方法。15.1.6变形监测网应分为平面监测网和高程监测网,并应分别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组成。变形监测控制网应分为平面监测控制网和高程监测控制网,并应分别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15.1.7变形监测点宜按本规范附录L中图L.0.2的类型埋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变形监测点应埋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出变形特征,便于施测的部位。2监测点标志应标识清楚埋设牢固,易遭毁坏的部位应加设保护装置。3对拟监测工程的监测点应根据施工工法和工程进度特点,在结构施工及施工降水前埋设,对其工程环境的监测点在施工影响前埋设,并应及时进行初始值观测。15.1.8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5.1.8的要求。表15.1.8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垂直位移监測水平位移监测适用范羽变形监测点的髙程中渥差(min)相邻变形监测点髙差中课星(mm)变够监测点的恵位申iR差(mm)1±(L3±0.1±1.5境杂地质条件的运营线踮轨道、道厳和混凝土结枸J陡进或大口径顶管施T.穿越的轨建筑物■受线賂施匸和运营影响•对变形特别敏感的趙髙层*高耸建筑.精密工程设施.噩要吉連蔬等度要求的监测对象n±0.5±0・3±3.0运昔线路轨道、道床和握聲土绪构工施I中的工程结构,曉道拱顷下沉、结构收敘;曼线路施工和运營影响.变曙比较敏感的髙层理筑、地下管线.穿趁的高速公路.管线以及有中等粘度賽求的监测对謙II+1,0±n.5±6,0受线路施T和运營影响・线路沿线一觥多层建筑*地畜及展坑周边与支护结构.运营线路的出人口、联络通道.附属设施等低琴耕度要求的监测对象注:变形监测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是相对最近变形监测控制点而言。15.1.9变形监测点的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应符合表15.1.9-1的要求。表15.1.9-1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变形监测点的点12中课差<Tnm)坐标较毘或两次测柚较差伽讪监测方法I2報樂标陡.交会械等.基ftacfe.投点法及位移±3.01''m£6*082垂直位移监测主线应构成附合、闭合路线或结点网,监测点的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应符合表15.1.9-2的要求。当监测对象上布设的监测点密集时,在观测路线中宜采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应在不同的测站各观测一次。表15.1.9-2垂直位移监测点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等级变形监欄点的高程申谋墓Cmm)相邻点裔差中误璧(nim)往還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鑿(mni)主要监测方法I±0.3士01CL]吕庙一竽水推.测世n±0.5±0.30-30庙二筛忒瞧测暈in+L0+0.50..6«庙二聲水准测巔注:n为测站数。15.1.10变形监测实施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每个单体建筑进行不同周期变形监测时,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下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观测人员。2变形监测中,变形体的变形量、变形速率等发生超常规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变形监测方案,增加监测频率,以致进行实时监测。3初始值观测应独立观测2次,两次水平位移观测较差应满足表15.1.9-1的要求,两次垂直位移观测较差应小于表15.1.9-2中高程中误差的用倍,并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工程采用降水施工时,应在施工降水前采集初始数据。4地上和地下都进行变形监测时,应设置重合断面并同步进行监测。5观测记录应包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