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6本质实质认识类选择题1.(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1)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西周()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答案A解析“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可以得出分封是西周的主要纽带,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西周时期,无“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故B项错误;“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可以得出更多的是血缘纽带的作用,故C项错误;“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无法判断异姓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2.(2019·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27)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徒”“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不是由盛转衰,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矿徒”“山贼”的反抗和踹匠罢工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从而遭到政府的镇压,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工人仍是封建社会下的手工业者,不是无产阶级,故D项错误。3.(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32)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参加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都是雅典()A.社会稳定的反映B.文化繁荣的表现C.政治制度的产物D.自然环境的折射答案C解析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为了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参加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社会稳定的反映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文化繁荣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治制度的产物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自然环境的折射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4.(2019·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7)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产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产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842年前后城市与农村的地位变化,故B项错误;1842年农村地位的变化,说明传统小农经济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乡地位易位问题,不涉及城乡差距,故D项错误。5.(2019·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10)“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此现象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小农经济在不断解体D.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答案B解析“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可见强调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故A项错误,选B项;“离散殆尽”不能说明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无法得知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6.(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三次质量测评,33)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年至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2.2万人迅速增长到100多万人。这实质上说明()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B.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C.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D.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