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滕王阁序相关典故VIP免费

滕王阁序相关典故_第1页
1/30
滕王阁序相关典故_第2页
2/30
滕王阁序相关典故_第3页
3/30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用典的作用:前人诗文喜欢用典,骈体文更是用典的极端。骈体文用典是一个特殊的传统。其主要好处是:借前人故事或诗文成句,用极少的笔墨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用典的方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比较丰厚,在语法修辞上又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加上古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与今天又有很大差别,所以,要理解这些典故,知识面要广,否则,文章就会看不懂。“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稚非常清高自持。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徐稚是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后人称为梁园。他经常于此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钟嵘在《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邺水朱华”指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诗品》中说:“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这个典故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云间”:说的是:西晋文学家陆云、荀隐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二人皆有突出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俗话。陆云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隐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冯唐易老”: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他时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史记》记载: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感慨道自己要有廉颇和李牧做将领就好了。冯唐马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滕王阁序相关典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