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凡卡》姓名:梁啟明工作单位:青海大通县黄家寨镇清平完全小学学科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采用了“写信”这一表达形式。9岁的凡卡给自己的爷爷写信,诉说了自己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的急切心情。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揭露了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即使是儿童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文章语言平实,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突出凡卡生活的悲惨。此篇文章的意义性很强,除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更能让学生领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学生已初步具有读懂比较长的文章的能力,能抓住课文的主要脉络和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他们与课文中的凡卡年纪相仿,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但课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组成的,内容较复杂,需引导学生动笔读书、集体交流等方法疏通课文。文中凡卡的称呼不一,可以在初读课文时解决。而“凡卡为什么会回忆起快乐的往事”“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凡卡能实现梦中的愿望吗”等问题,都应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凡卡》是一文的篇幅较长,但并不难理解,针对六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开始时我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再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语句进行细读;着重通过设计特定的句式让学生重点品读凡卡的悲惨生活,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再让学生情感细读“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语句,使学生对凡卡的同情之感得到升华。最后,让学生想对凡卡说的话以小练笔的形式写进爱心卡中。整节课,教学思路简单,学生易于掌握,把读扎实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读中悟情,并且学得易,学得投入。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听老师介绍。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齐读课题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二、整体感知,理清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