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2、了解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学习重点】1、积累整理文中的文言实词,如负、引、徒、幸等。2、熟悉典型句式及翻译文中重要句子。【学习方法】1、熟读课文,了解三个故事。2、结合注解及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品思题目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2、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一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3、高考在线·文学常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纪传体纪传体是一种史书的体裁,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4、探寻背景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前1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学习过程】一、通读全文,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遗()赵王书缪()贤缪()公臣语()曰肉袒()列观()礼节甚倨()睨()柱广成传()汤镬()渑()池盆缻()不怿()不肖()相如虽驽()二、读第一、二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并解释加点词语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句式: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3、拜()为上卿4、以勇气闻于诸候。句式: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分析本段介绍廉、蔺的身份和地位。先廉后蔺,廉颇稍详,蔺相如简略,突出了两个人在赵国的不同地位: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三、读第三、四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并解释加点词语。1、使人遗()赵王书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句式: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以知之?句式: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7、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