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学反思独山二小蒙丽琴《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丰子恺先生。这篇课文主旨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本文一开始便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难点是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初读课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第2-5自然段重点体会,同时利用课件帮助理解,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五指的优缺点并制成表格。在学生初步理解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后,我出示了一组非常新颖的由五根手指共同拼成的图片,学生在惊叹手的神奇作用的同时也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团结就是力量”。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拓展,再小练笔:以生活实际,谈一谈“团结就是力量”。在教学中做得好的地方:新颖的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略读课文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朗读、制表、表演等形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存在的不足:学生表达的太少,对于总结性的问题不能较好地进行总结概括。有缺憾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并尝试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让自己的教学过程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