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7鱼游到了纸上一、设计背景:2013年,我校语文组在区教研室付德主任的指导下,以纲领性问题为突破口,进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系列研究,语文组老师对纲领性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能按照总分总三大板块较好地设计纲领性问题。上学期,我们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状态下的纲领性问题操作模式及主导策略”为专题进行研究活动,我们分步走,先提炼出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二、我们的模式:下面是我们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年级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板块教学环节实施策略备注整初读感知1、导入激趣,揭题解题2、自由读顺课文,初步识字☆①(对学、全班学)3、给出第一组纲领性问题引导初读感知:概括主要内容☆②,整理文脉☆③(全班学)4、学习文章特殊段落☆④(全班学)5、指导书写难写字(全班学)☆①:略读文发放预习卡,课堂直接检测识字情况。☆②:三年级初步阶段降低难度,只要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四年级下期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概括主要内容。☆③: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别整理文脉,如情感类文章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写人的文章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事的文章则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④:如有特殊段落,可以在第一课时拎出来解决。分深入品读给出第二组纲领性问题引导深入品读:1、合作之前出示样本☆⑤,示范品读☆⑥,小结学法。2、合作之中生模仿刚才的示范进行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答案;师下到组了解情况(群学)3、合作之后☆⑦学生依据示范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师针对重难点进行引导。(全班学)总结全文。☆⑤:此处的样本不能太难,可以是教师直接拿出来的一处,也可以是学生找到的第一处。教师都要提前预设好。☆⑥:此处并不是教师演示怎样品读,而是和学生一起互动品读,通过示范品读,让学生知道接下来围绕问题该怎样去想,怎样表达。☆⑦:略读课文一般不作合作之后的交流,如教师在下到组内倾听交流时,发现有大家都读不懂或是特别精彩的发言,可作为个例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和展示。整整体拓展给出第三组纲领性问题引导整体拓展(多元化):1、阅读同类作品☆⑧(群学)2、语用训练☆⑨(全班学)3、推荐课后阅读☆⑧:同题材的作品重在体会文意,同体裁的作品重在体会写法。☆⑨:针对文本的理解直接检测。三、教学设计:根据此模式,我以《鱼游到了纸上》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挥笔、一丝不苟、清澈见底、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指导正确书写,初步感知青年的高超画技。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趣入题。1、出示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名画,学生欣赏,感受画家娴熟高超的画技。2、出示工笔画金鱼图,板书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师问: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读到这个“游”,你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指导学生读出对课题的疑惑不解和奇怪的感觉。【设计意图】导入部分引用名人的作品,给学生视觉的感受,极大地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顺势过渡到本课,使学生产生疑问,因疑而学。二、初读浏览,整体感知。1、师过渡:这么简简单单的题目,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游”字,竟然让我们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感觉是如此的奇怪,就让我们赶紧打开课文看一看。2、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或是请求帮助。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说说这位青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第一板块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脉,此处提出的问题是仅仅围绕这一目标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