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第12周第一课时课题《巧变虚形与实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感受正负形构成的艺术形式,能剪贴出对称的正负形画面。2.过程与方法:①在探究正负形画面的构成规律中,感受对称与虚实的节奏美;②在欣赏画家作品时,感受正负形的艺术感染力;③在探究与创作中,掌握虚形与实形构成画面的规律,进行“平面分解—对称构成”设计练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正负形构成产生兴趣。教材分析重点能剪贴出对称的正负形画面。难点能掌握虚形与实形的构成规律,创造虚实、对称的生动画面。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化教具电脑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1.展示教师作品,复习对称形的艺术特点:严整、庄重、大方。导入新课(3分钟)2.探究正负形画面的构成规律。2.新课讲授①做游戏—找对称形的“朋友”。A.分给各小组一张各种对称形图形的“实形”;B.让各组学生分别找出自己小组图形(实形)的对称形图形(虚形);C.试一试,将实形与虚形设计在同一个画面上,感受对称与虚实的节奏美。②欣赏画家作品,感受正负形的相互借用,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欣赏画家吕胜中的作品:A.观察与欣赏:a.这幅美术作品是剪纸吗?为什么?b.你认为作品中的一对形状,哪些是实形?哪些是虚形?B.体会:以剪影的技法,表现物象的整体、简练的实形,与镂空实形后的虚形(底版形态),形成虚实对比、对称有趣的立体画面,给人虚幻、轻松、深远的感觉。C.你见过“实形与虚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吗?③欣赏学生作品,找出正负形画面设计的规律与方法。A.欣赏:a.你喜欢哪一幅作品?给你什么感觉?(整体、简练、有趣、对称、虚实)为什么?b.每一对的形状中,哪些是实形?哪些是虚形?有什么规律?B.引导学生找出正负形构成设计的规律:a.选择纸材—体会物象色彩与底版形成色彩对比或色彩和谐的关系。b.选择画面“实形”的物象形态—具象形或抽象形。c.选择表现的技法—阴刻、阳刻、剪影。d.正负形画面设计、制作。根据实形的物象形态,找出实形对称部分的各种形状,进行摆放、粘贴,形成正负形构成图案。(10分钟)3.探究与创作。(27分钟)①自学教材中的“步骤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体验实形与虚形构成的设计与制作方法。②思考与创作:引导学生掌握虚形与实形的对称构成规律,设计剪出有创意的正负形构成画面。4.习作展评(自评与他评)。(5分钟)作业评价点:①物象外形简练;②色彩对比和谐;③虚形与实形对称构成画面。布置能剪贴出简单的几何正负形构成画面。板书作业设计教学后记本课程是上节课的延续,上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团花的上下左右对称的图案设计,这节课主要是折叠和剪搂技法的学习,正负形画面培养学生简单的平面构成意思。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剪出来的部分一下就找不找了,不够细心,也制作了些不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