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例1.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过程与方法: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思考、探索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2、能熟练掌握并养成最后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四、教法学法:教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笑笑一家人吃晚餐。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归纳方法1、归纳学生提出问题:爸爸吃了3块是一张饼的几分之几?妈妈吃了一块是一张饼的几分之几?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饼的几分之几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果:爸爸吃的表达式是八分之三,妈妈吃的表达式是八分之一,他们总共吃的是+。引导学生得出:整数加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同样适用,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2、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计算方法:方法一:动手操作,用折纸的方法或线段表示法方法二:用画图的方法(图示法)方法三:1个加上3个等于4个,就是(分数组成法)方法四:=0.125,=0.375,0.125+0.375=0.5,也就是,等于,(转化法)方法五:+==,观察得出:分子相加,分母不变。3、让学生对比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比较麻烦;转化法不能适用于任意的分数。(例如:+=和改写成小数都是无限循环小数)对比以上方法第五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4、规范计算过程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和,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就是,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合理性和简约性。(这里板书法则)5、总结法则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的?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总结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6、活动“我来考考你”,小组内互相出题考对方。让学生自己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身边的同学,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7、学生自行完成例1(2),并总结计算方法。有了解决第一问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问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理解分数减法的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并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8、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这里板书法则)(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4+=让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再补充讲解。2、判断(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2)、+=()(3)、和的分数单位相同。()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3、自己编一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并解答。先让学生出题,教师给与补充或纠正,完成练习。(四)畅所欲言,梳理新知:让他们在小组内议一议,交流这节课学习的计算方法和收获。师生归纳: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需要把分子相加减。(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基础练习:练习二十三1、2、3题选做练习:判断小明和他的同学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小明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陈静一天看了《淘气包马小跳》的。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最后我将用一句话来总结本课: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希望同学们能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七、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1)+==(2)-===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