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改革推进会领导讲话同志们:社会在改革中进步,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工作在改革中推进,生活在改革中和谐。县委、县政府同意今天召开财税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省财政改革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目标,全面推进财政体制、国有资产管理、支农资金整合、非税收入管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等六项财政改革和深化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工作。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十分重视,会前专题听取财税部门关于财税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了如何推进我县的改革进程。刚才财政局长黄永东、地税局长讲得很具体,我再就如何深化认识、强化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讲三点意见。(一)不断推进财税改革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1、从理论上讲财税改革是构建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年万亿增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体制将逐步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方向发展。公共财政的核心内容是指财政资金供给主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简单地说就是公共收入要为公共服务,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祖国大地、让改革成果国民都能享受。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省级宏观第1页共18页调控能力,有利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建立和民生支出政策的落实。建立公正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与规范透明的资产购置审批程序,是编制部门预算和实施政府采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从过去只注重资金分配向既注重资金分配又注重实物管理转变的重要措施。整合支农资金既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克服公共财政“缺位”和“越位”现象,也有利于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建立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就是要解决收入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的问题,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有利于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和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使广大农民进一步享受到公共财政带来的实惠。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就是要规范财政支出行为,确保财政资金按预算编制及相关要求,拨付到公共需要的地方,使公共财政服务于公共需要的职能最终得以完全体现。(税收千万元以上1户、500万以上2户、100万以上10户、50万以上14户),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只有1.338亿元,当年支出近16亿元,是个典型的吃饭型财政。由于政府可支配财力有限,许多该办的事捉襟见肘。如何有效地聚集财政收入,整合财政资源,统筹有限的政府财力,通过财政分配和再分配的手段,将政府财政资金安排在最需要公共财政支持的地方,并通过最简捷的支付第2页共18页方式实现,最大程度地支持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税收入等改革,就是更好聚集财力,增强政府发展经济的调控能力。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就是统筹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按照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思路,统筹使用,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支农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对各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资金按部门预算要求使用,从根本上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等现象的发生。3、从长远角度讲财税改革是源头治腐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来,我县重点推行了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在源头治腐方面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一些改革还没有做到全面覆盖,效果还没有充分发挥。如部分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没有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还有待完善。支农资金安排的范围、标准及项目检查验收等环节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容易导致资金安排的随意性。同时,四项管理制度改革要还是围绕资金这条主线展开的,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到单位的资产管理。由于资产管理滞后,少数单位在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缺乏公开公正的营运机制。有的单位除将部分“非转经”收入用作弥补办公经费外,相当一部分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及吃喝接待,甚至有的将经营收入不入帐而作为“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