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VIP免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_第1页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_第2页
2/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_第3页
3/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洋川小学王章文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选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是第六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在教学时,力求创设情境,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感,把握文中的感情基调。2.学生分析:林语堂曾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在现实生活中,能读懂“无字之书”,意识到亲情可贵的学生委实不多。对于这些大都来自郊区经济较发达农村的独生子女,谈及父爱,他们表示出很难理解。地震灾难中的父与子,他们互相信任,最终在父亲的努力下,在废墟中成功救出了儿子阿曼达,以及被埋在一起的同学。因而我觉得本单元在感人的故事中,拉开了《父母的爱》的单元学习,给这些不谙父爱的学生们上一堂他们最该补的“父情”课,很有必要。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救助儿子同班的良好美德。4.课前准备:作者马克.汉林是外国人学生不熟悉,美国洛杉机大地震学生不了解,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资料。在了解马克.汉林及其作品的基础上走进文本,感悟父爱如山;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为单元作文写父母的爱就容易多了。5.教学思路: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反复体会父子之间的对话,对比其他你母和这对父子的不同做法。一是让学生领悟了文本,二是掌握了作者的写作特点。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品感念父亲及对儿子的相互信任,这样的写作过程,在大灾大难面前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有感而发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启发学生尽可能挖掘、捕捉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动情瞬间。孩子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感受到父爱。6.教学手段(1)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3)本课教学还辅以视频情景教学法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说”,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7.教学用具:用电白板播放洛杉机大地震的视频,课外阅读父爱的文章。8.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二)品读感悟1.自读课文,要求:找一找文中描写父子的哪些句子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说说感受。(在读中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2.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在学生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中通过“挖”及想象其它动作词,更深一层的感悟父亲的劳累,和这种了不起的伟大的父爱。在感受父亲的伟大时,我还利用时间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父亲挖的时间的漫长,从中体会到父亲挖的决心。从外貌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