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理解和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当前,在自觉地把握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既需要抓好经济建设和各方面的转型工作,不断完善各方面制度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我国的国情,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保障,确保国强民富的根本要求,也必须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的工作,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文明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要求,向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取向,使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向共同目标迈进。才能完成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有力的精神支撑。这是十分重要并且在一切行动中必须切实践行的一项工作。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价值观的内容和含义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求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用24个字的表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24个字的表述分成三个层面:国家、社会和个人。从国家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内容覆盖了全国各方面的意见,反映出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总括了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两种精神和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是在2006年党的十第1页共6页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表述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精神内核,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系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处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紧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内容,将28个字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到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每个角落,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将社会公德和社会诚信结合起来,将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逐步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必然能够凝聚全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形成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向心力和召唤力。从而,树立起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进的精神旗帜,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进步。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联系到当今世界,全球正处于大动荡、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并朝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向,充满了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霸占世界、争夺发展和道义上的制高点,一方面在军事上拉拢一些国家企图以武力对我国实施围赌;在贸易上不断制造摩擦,妄图阻挡我国经济发展的前进步伐。另一方面,更隐蔽地从意识形态方面着手,通过所谓静悄悄的文化输出向我国渗透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扩展,这些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向外的渗透力度,意识形态第2页共6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不断日益增长,使我国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同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实质上是两种制度模式、两种价值观的较量,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必须加以万分的警觉。在国内,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的阶段,这是十分正常的历史发展规律的现象,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向转化。在十七大召开以来的五年中,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