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先锋探索——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纪实2014年9月,国家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新政策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由文、理二种选择,变成六选三的二十种选择,使学生可以“凭优势智慧升学,凭强势智慧谋生”,让教育适合每一名学生成为可能。但如何实现自主选择、科学选择,并通过自主选择提升学习的兴趣性与主动性,通过科学选择让学生去适合的学校,缓解千军万马追名校的现状,改变盲目填报志愿以至于学了自己不擅长的专业、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等现象,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长春市实验中学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大胆探索,开设了旨在帮助学生幸福成长的生涯规划课程。经过几年实践,建立了“长春青少年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确立了生涯规划“八大类课型”,并全面开课,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其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标本意义和迁移价值。从2010年开始至今,长春市实验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做了整整4年。4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始终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遵循“发现自我、唤醒潜能、科学规划、助力成长”的生涯规划核心理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确立未来的职业理想和当下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我发展的教育。如今,第一批尝到生涯发展指导甜头的学子们已经站在高等学府的新起点上,开始为下一段人生旅程做着科学的规划。2014级的新生们正体验着生涯教育的魅力,分享着生涯教育的成果。走进长春市实验中学,校园、楼道、班级,每一目及之处,都会看到关于生涯规划课的宣传与展示。教学楼的走廊墙壁已被各个班级“领养”成生涯规划墙,上面贴着每位同学的“学生自我评估与分析表”。一名叫孟祥润的高一男生在表上对自己进行了评估,结果是自己属于“研究型”,气质类型是冷静、平和,职业理想是医生,不足是外语和生物还需要加把劲儿。同时,选择了医生做职业,还需要培养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在四楼的一个教室里,张宇莹、肖朗昊、王慈三位学生正在做一份“职业测试”,“测试题很准的,很好玩儿,能测出我的性格、兴趣、潜能、职业倾向和价值观。”王慈说。这是一个真正有生涯规划教育的校园!在三年高中生活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已经融入了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正如实验中学一位教师所说:“生涯规划教育课,是一场导游引领下的愉快的‘自助游’,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并绘制自己梦想的蓝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设计路线,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自由、主动、艰辛却充满诗意,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探究能力、自主精神和迷人的性格魅力。”在课时如此紧张的高中教育中,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呢?在与迟学为校长的对话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是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必然选择2009年,学校招聘数学教师,迟校长极中意一名东北师范大学专业之冠的研究生。然而,当她面对考官试讲时却涨红了脸,语无伦次,试讲草草结束。事后了解到,原来她从小就不擅长表达,当年读师范也仅仅因为高考分正好够东北师大,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优势智慧在哪里?职业倾向是什么?结果大学毕业找工作屡屡碰壁。“数学成绩能在东北师大研究生中排名首位,足以说明这个女孩的数学思维之好,如果选择研究型的会计师、计算机程序师等职业一定会是很好的人才。但她偏偏选择了师范专业,从事了她最不擅长的社会型职业。为什么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人引领她,找到她的优势智慧呢?”迟学为感叹道。1这段令人惋惜的插曲,让他开始认真思考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在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环境中,至少有四大原因让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一门迫不及待的课程。明确而适合的规划能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教育的现状是许多孩子用12年来提分数,却只用几天来选择人生。很多孩子在高考分数公布当天才去考虑报考什么专业,选择什么职业,这导致很多报错专业、入错行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职业幸福。迟学为引用切斯特菲尔德的话说:“‘我们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但至少在他踏进一个充满迷津、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