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老龄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以现有的“一乡一院”和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养老需求。加之,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和社会化老年人群体养老问题,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提高广大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值得深刻思考和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一、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截止20XX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5.6万人,占总人口的10.7%。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几年甘州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以每年0.3%的速度递增,并向高龄化发展。全区现有养老服务机构63个,床位1170张,其中城市已建成日照中心6个,农村敬老院10所(含甘州区中心敬老院),农村社区日照中心、互助幸福院55家(其中20XX年政府为民办实事25家正建设中,计划11月底全部投入使用)。(一)出台支持政策。XX县区政府出台了《XX县区20XX-20XX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甘州区也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全区社会养老服务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具有强有力指导性和操作性。甘州区同时起草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惠政策》,目前正在审核中。(二)兴建公办养老机构。近几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福利机构建设,自我加压,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责任目标的重要内容。一是在农村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实现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变,结合农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在规划小区建设时,把养老项目建设列入小康建设的必建项目。全区现有乡镇敬老院9所、中心敬老院1所,五第1页共6页保供养对象2842户3217人,其中集中供养304人、分散供养2913人,年供养标准分别达到3600元和3120元,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入住五保老人在60人以上的三闸、小满、梁家墩等一批有一定规模、较高档次的农村敬老院。二是紧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通过资源整合合并了9所入住人数少、管理不到位、服务功能滞后的乡镇敬老院,建成了可以容纳200名老人居住的高标准甘州区中心敬老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区五保老人的养老需求,五保供养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三)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养老服务。在巩固机构养老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城市建成了可同时容纳100名老人就餐、娱乐、休闲的甘州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先后建成了小满镇金城村、碱滩镇古城村等4家全省首批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为推动省市农村开展日间照料服务先行了一步,树立了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建成城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9家,农村老人互助幸福院28个。设置了日间休息室、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康复室、配餐室和户外活动场地,购置了床、棋牌桌、健身器材、电视机等相关设施。为社会闲散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活动相对自由、老人可以相互照顾的活动空间,切实解决了老人生活、娱乐、休闲等没有活动场地的实际困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四)克服困难,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养老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不懈努力张掖甘州区被民政部确定为支持甘肃民政事业发展,在甘肃建设的两个国家级综合养老示范基地之一。项目拟选址在滨河XX县区,占地500亩,设置床位4000张,总投资5亿。现已完成256.3亩的征地任务,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的要求,建成涵盖社会养老、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高、中、低档不同层次的养老公寓,满足社会各阶层老人的养老需求;同时也可为我区现有的“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面的养老保障。在项目实施上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同步建设。在发展模式上,第2页共6页全力将养老示范基地建成集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