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琵琶行》教学反思《琵琶行》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琵琶行》教学反思1一、本节课反思如下:第1页共69页1首先是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下文的分析打下基础,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2再让学生找出全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和主旨的句子,“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有了一个切入点。让学生说明“沦落”的意思,并找出沦落人指的是谁,即琵琶女和诗人自己。3既然琵琶女是一个沦落人,你找一找表现琵琶女沦落的段落,即第三自然段。在感知着一段落时,先让学生读一下这一自然段,并让另外一名同学点评一下该同学读的好不好。最主要的是读出感情这一点做得怎么样,应当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再让学生思索你眼第2页共69页中的琵琶女是怎样一个形象,她心中充溢了怎样的情感,再让学生去读一读,品一品。当然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谈一谈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样自主生成的问题比较简单为学生所接受。当然主要还离不开琵琶女的形象这一核心问题,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4琵琶女和白居易,一个是大男人,一个是小女子,一个是朝廷命官,一个是民间艺人,一个高朋满座,一个独守空船。他们同在哪里?第3页共69页5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验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像之处:①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②一个是名满京都的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③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受,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孤独生活。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超群的技艺,正是为了通过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来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怜悯;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第4页共69页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动机。琵琶女弹奏完后,为什么满座重闻皆掩泣?触发了人们对于自己坎坷命运的反思,进入了人类共同的情感领域,从而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跨越千年而不朽。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际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怜悯、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中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心情。这两句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体验,又由于诗句简明精确,情意合一,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第5页共69页广泛的怜悯,成为人们表达同病相怜、相互安慰的传诵不朽的千古名句。6是什么把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音乐。7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音乐的?然学生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谈一谈精彩在何处?抓住比方的修辞空白的手法(或侧面描写)情感的渗透音乐是心灵的语言,音乐是沟通的桥梁,它把琵琶女与诗人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一起,成为精神上的知己,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可以写对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如为“一曲琵琶传千古”拟写第6页共69页上联。同学们读了这首时候有许多的理解与感悟,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8重读课文,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来。自由的读、大声的读、有感情的读。概括一下就是:沦落—沦落人—琵琶女、诗人—分别赏析—同在何处、有何相像点—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音乐—对音乐的描写(比方、情感、空白)让学生分析精彩的段落,谈一谈、议一议。二反思失误:1读得不够;诗歌是朗诵的艺术,多读才能体会出诗中的内涵。第7页共69页开头可以让学生先伴随着音乐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在分析完琵琶女的形象后读一读感悟女主子公的内心世界,分析完诗人的经验后可以读一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最终读一读全文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艺术的魅力。2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敬重不够。老师自己的讲解过多,没有让学生动起来。如,可以让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后提一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