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上信访的理性认识和正确引导对网上信访的理性认识和正确引导口孙小平近年来,“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渠道,成为政府倾听民意、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网上信访应运而生,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萌芽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边缘到主流,深刻改变了信访工作的格局,已经成为群众信访的新途径,解决信访问题的新通道。一、网上信访的优势与特征所谓网上信访,就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通过网上注册、网上提交诉求、网上转办处理、网上回复和网上查询的一种新型信访渠道。网上信访弥补了传统信访方式的不足,既是对传统信访形式的补充和拓展,也形成了有别于传统信访形式的崭新特征。1.反映诉求的便捷性。网上信访过程大为简化,既不像写信那样要通过漫长的邮路、焦急的等待才能到达有关职能部门,也不像走访那样要经过异地辗转、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固定的接待场所。群众根据需要,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网,就可以通过网络向有关党政部门提交信访诉求,非常方便快捷。有关部门也可即时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社情民意。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第一时间内向群众敞开了“言路”,可以及时疏导群众情绪,有效释放社会压力,这是传统信访方式所无法比拟的。2.处理过程的互动性。这是网上信访最突出、最具革命性的特点。传统信访限于信访量大,面对群众多,处理环节繁,且联系渠道单一、联系时间长,在信访问题处理的过程中,很难实现双向互动。网上信访则是“网络”一线牵,借助网络技术,对每一件信访件都可实现分类管理、跟踪服务。在办理过程中,无论信访人在哪里,有关部门都可以随时点击鼠标,就说得不清、诉求不明的地方向信访人作深入了解和询问,确实把信访问题弄清楚、搞明白,把有关材料弄全、弄准。同时,信访人也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继续补交重要信息,询问办第1页共4页理情况,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交流沟通。网上信访真正拆除了信访群众与政府机关之间的屏障,实现了彼此互动沟通的“零距离”。3.信访主体的开放性。每一位网友,不论年龄、性别、职业、民族、信仰、党派、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只要会上网都可成为信访人,向政府职能部门反映诉求、提出建议。同时,信访人的身份也可以隐匿、虚拟,署名既可以真实也可以虚构,既可以有时虚构也可以有时真实。这种开放性特征,使信访主体没有顾忌,少了约束,能够放心大胆地表达个人意愿。4.信访成本的低廉性。信访人只要在网上轻点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信访行为,而成本仅仅是一个小时左右的网费,没有其他任何费用支出,这与传统的写信、走访动辄几十元甚至上千元的耗费相比,大大节省了成本。政府机关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信访事项实行电子化管理,既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大量人力,节省了场地等必需的建设投入,行政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考量信访形式,网上信访的成本最为低廉。5.解决问题的透明性。从受理、处理到办理,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节点,都可通过网络及时将过程性信息告知信访人,在第一时间回复信访人处理结果,让信访人明白不予受理的依据、清楚处理的责任主体、了解办理进程以及最终的处理意见等。这样及时地公开信息,主动接受信访人的监督,可极大地增强解决问题的透明度。二、“网上信访”的功能与影响网上信访是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好,它能带来不少方便;运用不好,也会造成伤害。作为一种新兴的信访渠道,人民群众对它的应用还不熟悉,了解还不全面、不深刻。目前,它的积极作用发挥得尚不充分,但负面影响已逐步显现。因此,要客观对待和清醒认识网上信访的功能与影响,合理引导,趋利避害,辩证施为,牢牢把握网上信访的主动权。1.网上信访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理性诉求表达,同时也为非理性诉求表达提供了便利。网络的固有特性,既助推了第2页共4页民意的表达,也助长了一些人的非理性思维。通过网络理性表达合法利益诉求,是政府倡导和鼓励的;但网络在为社会个体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准入门槛低,加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