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到20XX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比20XX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达到了20XX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与以往的恢复性大幅度增产不同,20XX年的粮食大幅度增产是在20XX年粮食产量较大幅度恢复性增产、产量基数很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来之不易。再次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与全球粮食危机和国际粮食市场吃紧的状态相比,我国显得从容。然而,从发展的角度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粮食需求达到64000万吨,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粮食需求增加及土地、劳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从世界角度看,20XX年10月16日是第31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20XX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信息是全球饥饿人口有9.25亿,平均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吃不饱肚子。我国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和饥饿必将影响和波及我国的粮食安全。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问题1.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将推动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工业化、城镇化占地不可避免,这意味着今后耕地减少的压力越来越大。20XX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33亿公顷,如果按照全国13亿人计算,人均耕地面积是0.1023公顷,考虑到可供使用的极为有限的后备耕地资源,以及退耕还林种草、退耕还湖的生态建设,工业化、城镇扩展、房地产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挤占耕地等因素,我国耕地总量下降趋势仍难遏止。我国人口峰值的逼近,人均占有量下降局面更难逆转。而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仍将与日俱增。对此,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安全线,势在必行而又任重道远。第1页共3页2.种粮比较效益低。种粮成本上升,一是农资价格上涨,成本加大。虽然现在种粮不但不交税还有补贴,粮价又较早些年大有提高,但农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大实惠,农民说粮食涨价涨“零头”,生资涨价涨“块头”,一只手得补贴,另一只手又把补贴送给了农资经营者。二是种田人工费用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种田人工费用只有15-20元/天,中期至末期涨到25-35元/天,本世纪初期升到40元/天,现在则达100元/天。粮食涨价的90%被生资、人工的涨价抵消了。工价上涨还使种粮愈加不如外出打工。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外出打一天工的收入比在家种一天水稻的收入高20-30%,而现在要高1~3倍。有比较就有选择。现在的粮价只是让种粮农民略有盈利,但也不足以吸引农民在家安心种粮。农村种粮的劳动力也不断减少和老化,有知识、有资本的农民都进城了。对地方政府而言,因为种粮不赚钱所以也缺乏规划种粮和鼓励引导农民种粮的积极性。3.粮食供求缺口扩大。粮食产需缺口扩大已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而国际市场粮食供求总体偏紧,将导致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的难度加大。目前,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南方销区粮食产需缺口扩大,资源条件较差的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区也存在缺口。粮食主要品种中,稻米在居衡,但优质品种不足,存在一定缺口;随着饲养业发展,玉米消费较快增长,产需关系趋紧;大豆、食用植物油国内生产潜力有限,目前食用油自给率仅为40%左右。同时,目前民间储粮进一步下降,地方政府储备任重道远。从国际市场看,粮食供求总体也是偏紧的,我国利用国际市场来弥补国内个别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加大。这些因素,都将加大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的难度。4.粮食生产规模小。尽管粮食生产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但都是一家一户的种植,具体到每一个生产者,其生产规模都是很小的,不利于产生规模效益,不利于大型机械的推广使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不利于进行统一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统防统治,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即使户第2页共3页户种的都是优质稻,但由于品种不一,不仅科技服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