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里看广西中国第一产糖省区背后的故事撰文/许伟明摄影/黄佩强等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01期大家都知道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现在我国食糖产量的六成以上都来自广西。广西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产糖省区的?在“第一产糖省区”桂冠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沉重和艰辛呢?在全球范围内糖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广西糖业又该如何应对呢?峰丛峰林下,青青“竹”成排苏轼谪居海南时写《甘蔗》诗曰:“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足见甘蔗外形挺拔俊秀,颇类青竹。甘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秆高约3米,粗2—5厘米,表皮以紫色和绿色最为常见。现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出产甘蔗,其中巴西、印度和中国分列前三位。在中国,甘蔗最集中的出产地是广西。在广西的峰丛洼地、峰林平原间,随处可见茂密的蔗林。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果蔗”,而更多的则是用来榨糖的“糖料蔗”。摄影/王宁甘蔗,甘蔗,甘蔗,第一次来到广西的人,难免会讶异于这里竟种着如此之多的甘蔗。从南宁市区出发,沿着老省道向西,沿路大片绿色的甘蔗林在喀斯特峰丛间舒展,像是覆盖在大地上的一层绿色的厚地毯。离开南宁地界,便进入崇左市,蔗海的规模也愈加盛大。崇左市是整个广西乃至全国蔗糖生产第一大市,该市250多万人中,有130多万人靠甘蔗吃饭,全市甘蔗种植面积多年来在400万亩以上,2016/2017年榨季(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甘蔗糖榨季从每年的11月开始,次年的4月结束)产糖182.57万吨,连续14个榨季居于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糖都”。我们的车辆随着道路的延伸,深入到崇左的蔗海中了,犹如一艘小船在广阔的芦苇荡里行进。沿途所见的甘蔗,基本不是用来吃的“果蔗”,而是当地人所称的“糖厂蔗”或“糖料蔗”,比果蔗的糖含量更高,也更细一些,但质地也更加坚硬,牙齿咬不动,只能送到甘蔗厂榨糖。红土之上,遍植甘蔗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C—8500°C,无霜期330天以上。广西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甘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在广西,甘蔗的收割与种植基本同时完成(摄影/梁集祥)。一部分甘蔗砍收后,宿根并不挖掉,而是留在地里等新的生长期里继续长出新一茬的甘蔗;另一部分则是把收割后的甘蔗处理为一截一截的种苗,在田里开出一道道沟,把种苗排种在沟里,如果气温比较低,还要用地膜覆盖在种苗上增温。甘蔗榨季,对许多广西人来说这是比四季更重要的“季节”2017年11月下旬的广西崇左,所有人都在掰着手指头等待新的甘蔗榨季到来。2017年总体风调雨顺,除了8月的台风“天鸽”造成一些甘蔗的倒伏之外,甘蔗长势喜人,新的榨季丰收已成定局。“我们刚收到的通知,新的榨季从12月1日开始,我们糖厂从12月5日开榨。”崇左大新县雷平糖厂的副总经理赵炳孟说,2017年他们糖厂收了110万吨甘蔗,2018年有望在此基础上小有提升。我国食糖来源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在全国所占比例广西糖产量在全国所占比例雷平镇是大新县面积最大的产蔗区,大新县又是崇左市内的甘蔗主产区之一,像雷平糖厂这样一天处理1.25万吨甘蔗的糖厂,在崇左乃至整个广西属于中上规模。在蔗区里,一根甘蔗连着千家万户,而糖厂又是整个从蔗到糖这个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枢纽。糖厂不仅是一个蔗区里唯一的甘蔗收购者、食糖生产者,并且还以工厂的生产进度为标准,安排着整个蔗区的收割节奏。自从上一个榨季结束后,雷平糖厂的榨糖机器已经停转快9个月了。赵炳孟副总经理说,现在糖厂的机器都已经完成了调试和清洗,就等新榨季到来。如同往年一样,这几天他们正向社会上招募300台车,统一用于榨季时运甘蔗。要想成为糖厂车队的一员,需要先经过检测。我在大新县一家汽车检测站门口看到,几十台空货车正排起长龙等待检测。通过检测的司机和糖厂工作人员现场签约,之后再把汽车拉到糖厂喷漆标号。如同糖厂的机器只在榨季转动,很多运甘蔗的货车也只在榨季里跑动。正在等候检测的司机闭师傅说,自己家里也种着十来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