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不良清收工作的几点总结与思考不良清收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是一场智力和耐力的比拼,作为一线清收人员,很容易整天沉湎于填表格、写报告、回邮件的案头工作和走流程、等过程、问细节的繁文缛节中,导致很多时候忙碌异常却不一定有效果,费时耗力却不见得有回报。以下是为大家找到的对银行不良清收工作的几点总结与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银行不良清收工作的几点总结与思考一时间与成本作为一名清收人员,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不良贷款对于银行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机构(不管是分行还是支行),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什么。发生一笔不良授信,大家都明白要赶紧去催收,赶紧去法院起诉,尽快拿到胜诉判决,尽早推动抵押物拍卖或通过打包转让、呆账核销等方式进行处置。何以至此,根源就在于巨大的不良压力下,不良贷款机构出于对时间与成本(即减少拨备占用)的考量结果,这也是不良清收过程中每个清收人员应该有的基本概念和认知,明白了这个,就明白了不良清收工作的的核心要义,也掌握了清收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一是与尽可能时间赛跑;二是尽可能的实现资本节约。例如一笔1000万元的不良,理论上,至少占用260万元准备金,而一单3000万的不良则一般要占用1950万元准备金。而如果押品不足,这个损失还可能继续扩大,甚至全部损失。如果说260万元不良拨备可以轻松承受,那1950万元准备金计提意味着什么,在收入端需要多少笔正常贷款收益才可以弥补这个损失与缺口,况且如果发生不只这一笔不良呢。所以,不良贷款大规模吞噬经营利润这句话应该能够让我们足够痛彻心扉与刻骨铭心。清收过程中围绕时间和成本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工作的重点,明确主要目标和主攻方向,如果能够实现二者兼得,那自然是最理想的结果,可现实比较残酷,往往只能取其一。因此,只有相对主动地权衡利弊,才能够相对客观地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清收措施。二、主动与被动第1页共5页不良清收是一个对抗与博弈的过程,这期间双方的站位非常重要,占据主动往往意味着能够掌握事态发展进程、防止最不利局面的发生、可以选择对我们较为有利处置方式、甚至能够让债务人主动或被动配合完成贷款清偿流程等,处于主动地位的结果就是要事半功倍、速战速决;而被动则往往是我们无法掌控也无法预知事态发展方向、局面开始逐渐对我们不利且已无法选择最有利的处置方式、甚至面对债务人的抗拒我们已经束手无策了等,处于这种被动地位往往可能要事倍功半乃至久拖不决。当然,大家都知道,当一笔贷款五级分类下迁到不良时,这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很被动了,如果这时候才想起来做点什么去掌握主动,或许已经有点丧失先机了。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这不仅是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也是通过血的案例获得教训。尽管实践中早不一定代表就能主动,但至少能让我们未雨绸缪、提前布防,通过事先查缺补漏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最不利局面的发生,如企业危机爆发前或逾期早期阶段,债务人一般出于银行能够进行期限调整、债务重组等愿望,对于银行方面提出的要求,会较为主动地配合或协助,此时如果能够前瞻性性从最差结果的出发,将可能影响清收进程的相关漏洞(如其他财产线索查询、签署地址送达确认书、争议解决方式改仲裁等)进行完善,不仅可以避免化解失败后陷入被动,还可以提前掌握企业的痛点,为后续的主动清收抢占先机。相反,如果一切都等到化解无望,债务人也明白银行将采取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时,再去找企业配合银行进行查缺补漏,以便银行方面加速诉讼进程,已无异于痴心妄想、与虎谋皮,之后债务人的拒不配合甚至百般阻挠也情理之中了。三、乐观与悲观有时候,不良清收是个拉锯战,不但耗时费力而且还折磨心智,这期间,既不能盲目乐观,自以为是;也不能过于悲观,自我放弃。而是应该从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客观冷静分析利弊,步步为营,逐一破解难题,朝着清收目标笃定前进。当一笔贷款刚下迁不良时,常常听到公司部门同事乐观地断定:这笔不良不用担心,我们抵押物足额,完全覆盖贷款本息,不会第2页共5页有任何损失的。我们不能说这种说法完全错误,但从清收角度上看,乐观的背后也应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