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字理识字教学初探【摘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众多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文字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要求,它是指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库的造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字理识字和字理析词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化作用。【关键词】:字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教学法一、字理识字教学的涵义字理识字教学通过对汉字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来把握汉字字形与义、音的关系,达到识字的目的。它根据汉字构字的规律和儿童的认识能力,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形象生动地进行识字教学。按照字理识字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时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即先教象形、指事字,后教会意、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字理识字法的优势,对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常见的几种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1、图文并茂,形象法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再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2、形近比较,辨异法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等方面进行。如“即”与“既”;“喝”与“渴”;“爰”与“爱”等。。3、部首表义,求同法形义型部首系统是辞书中主要的部首系统,它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合体字,尤其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顶”、“项”、“颈”、“额”、“颊”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页部的表义类属:从页的字,字义与人体肩部以上的部位有关;分析“儒”、“侠”、“俭”、“侈”、“仰”、“伏”等字的意思,认识人部的表义类属:从人的字,字义多与人的类别(儒、侠)、品性(俭、侈)、行为(仰、伏)等有关。4、构件分解,形缀法构件分解,形缀法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合体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体字的形、义、音;再将合体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连缀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合体字在音或义上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合体字。5、意义合成,义缀法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构成方法。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各个构件义之和。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可以此来因形识义,掌握该字的形体。如“尖”、“卡”。6、反义联系,辨证法有些汉字的形体、意义和造字方法充分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如“本、末”;“杲、東、杳”这两组汉字造字方法相同,字形字义相反。教学时,我们可运用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用学习熟字的方法顺势迁移到生字的学习上,让学生掌握在形体和意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的汉字,并从中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7、字谜明理法。教师根据一些字的形、义特点,编字谜让学生猜想分析,童趣浓,符合儿童的心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丰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