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AD—AS分析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价格水平的决定理论;▲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宏观短期均衡的调整过程;▲财政政策对甜均衡变量的影响;▲财政政策在三大模型中的效力比较;▲货币政策对短期均衡变量的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均衡变量变化的比较;▲相机抉择的宏观稳定政策;▲财政、货和由政策谁优谁劣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织;▲利用AD—AS解释现实经济生活;▲AD—AS模型的长期均衡;▲总需求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短期总供给变化对长期均衡的影响。二、教学内容安排:10.1AD—AS模型的短期均衡一、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的首要职能便是研究价格水平的决定。图10.1介绍了价格水平的形成过程。宏观经济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定理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价格总水平之上,如果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价格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另一价格水平上,如果总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价格水平有下降的压力,直至实现均衡价格。此时,总需求量等于总供给量。我们称之为“宏观价格定理”。根据上述重要定理,当P=P0时,AD>AS,价格水平上升;当P=P1时,AS>AD,价格水平下降,只有当P=PE时,AD=AS,实现了宏观均衡。PE为均衡价格水平,YE为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参见图10.1。二、宏观短期均衡AD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出清,而短期AS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并不一定代表着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确切地说,短期AS曲线只有一点才隐含着劳动力市场出清,这就是短期AS曲线与充分就业产量曲线的交点。在图10.2中,该交点为B点。如果AD2曲线经过B点,那么,B点就代表了三重市场的(短期)均衡。第一,B点为AS和YF的交点,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第二,B点在AD2曲线之上,它代表了商品和货币两重市场的均衡。因此,三重市场均衡是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均衡。图10.2AS和充分就业YF和YL分别代表充分就业量和极限产量,B点隐含了劳动力市场均衡,而在A点,劳动力市场出现失业,C点代表着劳动力过度就业。如果AD1曲线与AS相交于A点,那么,A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它隐含着劳动力市场没有实现阶段充分就业均衡。准确地说,它隐含着失业的存在。因此,A点仅仅代表着两重市场的均衡,而非三重市场的均衡。AD—AS模型分析的就是研究三重市场的均衡问题,AD-AS曲线的交点就是宏观短期均衡。凯恩斯本人着重要解决的是失业问题,即是如何将图10.2中的A点移动到B点的问题。由此可知,凯恩斯的分析是“两重市场的宏观均衡”,而不是“三重市场的宏观均衡”。如果要把“宏观均衡”严格界定为“三重市场同时均衡”的话,那么,凯恩斯的分析就是“凯恩斯非均衡分析”。再回到图10.2。如果AD3曲线与AS曲线相交于C点,那么,C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同时隐含着劳动力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或者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过度的充分就业。结论:从短期看,宏观均衡可能隐含着失业或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三、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图10.3有利于说明宏观短期均衡所决定的变量。我们已知,给出图(a)的劳动力供需曲线,它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实际工资(W/P)E和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给定一个短期总生产函数,均衡的劳动力数量便会决定一个均衡的总产量YE。同时,也决定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AS,分别见图(b)、(c)和(d)。图10.3宏观短期均衡变量以上5个直接决定的均衡变量有:①NE;②(W/P)E;③YE;④PE;⑤Re;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M/P)E;②CE;③IE;④NXE;⑤L1E;⑥L2E图(e)为IS-LM模型。从第三篇的分析中已知,它决定了以下变更:①均衡的利率rE;②均衡的产量YE;③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M/P)E;④均衡的消费量CE;⑤均衡的投资量IE;⑥均衡的国外净需求NXE;⑦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LE;⑧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L32。同时,它决定了AD曲线。给定AS和AD曲线,它直接决定了两个变量,均衡的价格水平PE和均衡产量YE。同时,从劳动力市场所推导出的YE与IS—LM模型中所推导的YE在数量上一定要相等。否则,就没有实现三重市场的同时均衡。归纳起来说,图10.3所直接决定的变量有:①均衡的劳动力数量NE;②均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