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与优化幼儿园一日常规常规与幼儿园相伴而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第九条:"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着"。增强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关注度,让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的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内化为教师的行为意识,掌握可行可操作的依据及方法,并落实到实践中,不断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常规和常规教育的内涵:1.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及要求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2.幼儿园常规教育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特点、需要的标准、法则或是习惯,作为教育内容对幼儿实行教育的过程。1.常规教育使幼儿形成秩序感。要科学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时间,让幼儿了解一日生活的活动安排。2.挖掘常规教育资源,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建立适合幼儿的常规。3.运用转换指令进行环节过渡,使幼儿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强化,养成好习惯,4.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配合幼儿园达成共识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5.运用榜样示范与行为练习相结合,教师应多从正面引导幼儿,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6、运用环境、材料对幼儿进行暗示,使幼儿在环境的影响下建立良好的常规。7、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幼儿一起制定常规,减少说教。8、班级教师要达成共识,保持教育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