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十二五规划发展工作汇报第一部分“十二五”财政发展的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市财税系统坚持科学依法理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财政收入规模连续跨越,县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一是财政总量实现倍增。“十一五”期间全市收入规模持续突破,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年全市收入突破20亿元,年达到30亿元,年再上40亿元台阶。年财政收入是年的3.5倍,“十一五”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5%。二是财政质量稳步提升。各级财政坚持扩大收入总量和优化收入结构并重,年全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4.4%,较年提高6.5个百分点。县域财政质量提升,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三是县域财政竞相发展。年,XX县区、区收入规模超5亿元,XX县区、XX县区超4亿元。XX县区、XX县区、XX县区财政实力全面增强。二是财税系统主动服务大局,支持经济发展效果凸显。一是向上争取成效显著。五年来各地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积极向上开展争取工作,五年间累计对上争取各类资金88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2亿元,利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25亿元,推动了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经济和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二是筹资融资成果丰硕。利用财政信用,累计融集资金超60亿元,重点支持了新安江沿伸段综合开发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对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三是扶持企业措施有力。全市9大园区五年累计投入33.36亿元,全市担保机构累计为企业提供资金担保69.7亿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等措施,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2.5亿元。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和骨干企业,五年投入6.03亿元。建立了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开展了央企合作对接。初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财源体系。第1页共12页三是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公共财政职能充分发挥。一是支出规模大幅提升。年全市财政支出达70.4亿元,是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5%,超过全省平均增幅水平。二是公共投入持续加大。立足于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薄弱环节,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教育累计投入28.55亿元,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医疗卫生支出16.79亿元,“看病难、看病贵”逐步缓解。社会保障投入39.23亿元,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大幅提高。累计投入5.01亿元建设廉租房6936套,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三是改革领域保障有效。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学龄儿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全面启动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社区卫生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重点自然灾害和应急财政保障机构建立,有效保障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等各项应急支出需要。四是民生改善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市民生改善投入强度之大、数额之多前所未有。尤其是民生工程建设卓有成效,项目从初期18项增加到35项,年投入从年4亿元增加到年12.9亿元。累计投入31.8亿元,全市130万群众从中受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普遍提升。四是强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财政支农惠农成果丰硕。一是“三农”投入明显加大。五年来,全市“三农”投入累计达63亿元,是“十五”的4.3倍,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二是强农惠农成果丰硕。五年投入3.5亿元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投入4.5亿元,省政府批准总投资6.6亿元的区耿城现代综合开发区初见规模。立足农业防灾,实施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2544万元,56.95万人次农户从中受益。三是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试点,五年来“一卡通”发放财政涉农补贴资金17.6亿元。全市投入6599万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健康发展。认真实施“四下乡、两换新”政策,累计兑现补贴资金1.57亿元,直接拉动消费10.59亿元。四是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全市投入10.3亿元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199个行政村实现公路“村村通”。投入1.47第2页共12页亿元解决了33.38万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