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镇级层面招才引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今年以来,**区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目标和“**”建设总要求,深入发掘基层人才工作潜力,在镇级层面全面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建立基层人才工作常态机制,加强乡镇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镇工作,为全区人才工作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基本情况多年来,**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申报人才项目的企业85%以上集中在高XX县区。各镇场、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0家,占全区列统企业的79%,90%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但有人才项目申报记录的企业不足15%。20XX年,全区省级以上人才项目申报125人,乡镇企业申报39人,占31.2%;在入选的40名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中,乡镇企业入选人才达到13人,占32.5%,而20XX年39名苏北计划人才中,乡镇企业入选仅3名。二、主要做法**从强化人才理念,完善制度入手,积极引导基层党委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镇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立足实际,引进人才,做实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基层形成了重视人才,业以才兴的良好氛围。(一)分类考核乡镇人才工作。根据全区各镇(场)、街道办事处发展特点,对其中17个镇、办事处进行考核(不纳入镇级科学发展大考核),除“组织保障”、“环境建设”进行统一考核外,将“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考核指标分成“入选”、“有效申报”、“申报”三个级别,根据不同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其中工业为主的乡镇,如柳新镇、利国镇,要求“入选”区以上人才项目;工农业并重类的乡镇,如**、**等,要求达到“有效申报”,即引进的人才或建立的载体,需完全符合申报条件,不要求一定入选;农业为主的乡镇只要申报,即完成任务。不同的量化标准,有效地调动了乡镇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二)分批培训基层人才工作者。组织各镇、街道党政一第1页共4页把手参加“领导力与执行力”、“人才战略与现代科技发展”、“区域积极发展战略”等一系列专题培训;将各类引才政策文件分发到镇、企业,对90多名镇组织委员、科技助理、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宣传科技人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和各级引才利好政策;在项目申报前,组织具体申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申报书填写、附件材料整理准备等进行讲解,有疑问的事项一对一辅导。(三)分层奖励企业引进人才。对企业引进不同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给予不同奖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的,按照一事一议,给予50-1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并给予3年内免费使用各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人才公寓;引进人才入选区双创计划的,给予创业类50万元,创新类30万元的资助;入选区企业研究生集聚工程的,给予创业类人才、博士(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万元/人,学士、硕士1万元/人的资助。使大多数引进的人才都能享受到地方引才政策支持,降低了企业引才成本。(四)分重点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对接。收集汇总各镇各单位对人才项目的需求并整理成册,搭建多样平台为企业招才引智。根据企业不同人才需求,分别组织参加“千人计划”、海外专家等领军项目交流、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校园招聘等活动,让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项目。20XX年以来,共组织160多家乡镇企业参加不同层次的人才对接,为企业引进各类实用人才230人。三、初步成效(一)人才工作受到更多关注。形成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理念,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人亲自抓人才工作,制定了本地年度人才工作要点,明确分管领导,将组织干事、科技助理设为专职人才工作人员。**、**、**等镇组织委员多次带着企业负责人到区人才办咨询引才政策;刘集、张集等镇企业申报具体经办人也就人才引进手续办理、项目申报等联系人社局、科技局相关科室;有些已引进的人才,在网站、报纸等媒体看到申报通知后,主动请求企业为其申报。基层政府、企业、人才形成良性互动。第2页共4页(二)企业引才积极性逐渐提高。人才工作不再是党委政府“一头热”,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开始意识到人才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市科技企业家、****窗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参加企业转型升级培训班后,多次主动参加区人才科技对接活动;**宏达精细化工厂主动与中国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