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残疾人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请予审议。自200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20XX年《XX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残疾人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托养安养、教育就业、宣传文体、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和无障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我市的残疾人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XX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优秀单位、XX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口径,我市共有残疾人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36%,目前实有持证残疾人24508人。持证残疾人中按照残疾类别分有:肢体残疾11632人、视力残疾3444人、听力残疾2663人、言语残疾317人、智力残疾2925人、精神残疾3087人、多重残疾440人;按照残疾程度分有:一级3659人、二级7324人、三级8607人、四级4918人(按照国家残疾鉴定标准和工作惯例一、二级为重度残疾,三、四级为中轻度残疾)。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健全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更加完善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纳入《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门编制《XX县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制定《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全市形成了以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框架性政策为主体,各镇(街道)自行制定的优惠政策为补充的我市残第1页共7页疾人工作政策体系。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列入市惠民项目,残疾人工作列入对镇(街道)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确立了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地位。市政府残工委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不断增强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能力和作用,32个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认真履职,共同推动事业发展。逐年增加残疾人事业的财政投入,2008—20XX年,市财政共安排残疾人事业经费2.06亿元,有效保障了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深入实施。2005年,占地18亩,总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具备基本的办公和管理功能,设置康复室、器具展示室、培训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综合服务设施。20XX年,总用地100亩,总投资近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的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为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工疗农疗等服务,逐步打造成为全XX市乃至全省为残疾人服务的示范性项目。不断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19个镇(街道)残联全部配备理事长和专职委员,334个村(社区)配备残协专职委员,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87.4%。同时加强扶残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400多名助残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助残志愿服务一线。加强“一法一条例”宣传教育,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每年组织基层工作者法制学习班,印制“一法一条例”宣传册,在残联网站开设法制宣传栏,在户外设置“一法一条例”宣传公益广告,在20XX年全国助残日期间专门组织开展“残疾人法制宣传月”活动。(二)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始终以改善残疾人民生为重点,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建立覆盖城乡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围绕残疾人全面享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始终秉持“心贴心的服务”工作理念,基本构建具有慈溪特色的残疾人服务体系。1.在生活保障方面,严格把握公平公开,确保应保尽保和应助尽助。根据经济状况和残疾程度的不同,按照“贫困为主、第2页共7页重度优先、普惠加特惠”的原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