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升格作文升格作文,是深化作文的立意、细化作文的选材、优化作文的结构、美化作文的语言,全面提升作文的价值的训练方法之一。一、深化作文的立意古人有“意在文先”的说法。善于把文意写透彻的作者,总是十分注意让“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显现,使读者能够被导引着,逐层深入地接近文章主旨,完成“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认识过程。1.体验享受生活,感性认识。现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说:“‘假、大、空’的东西将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强的表达效果,将被认为是写作高手。”所以,我们在写作训练时,就要注重在习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要写出“言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的话,就要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并具有准确的表情达意的写作技能。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其立意才深刻。2.透析生活,理性思考。王安石“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道出了对生活的思辩。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象征性表达,是作文的重要构思技能。由于这种写法的“意”,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的“意”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这惋惜,不料老人毅然地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立意一:剩下一只,留着没用,不如扔掉。立意二:提着一只鞋,让人笑话,不如扔掉。这两种立意显得太一般了,不够深刻;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掉下去的一只被人捡到,捡到一只没用,我扔下去,他就有一双新鞋,这样就可以得出不寻常的立意:为别人着想,坦然面对失去。总之,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意”是内涵,“情”是外延。作文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生活,更需要哲理生活,理性思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情感”在写作中不但作为一种推动力起作用,而它们本身也在作品中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安石游褒禅山感叹“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写文章却可以反其意而用之。我们可以从细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的深刻,往往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如关于“父爱”是常见的平凡的话题。一学生选取了生活中平凡的事例:“父亲在卖完粮食后选择看病还是帮我交学费的事情,最后他执意不去看病,让我感动得躲在黑暗的屋里偷偷地落泪。文章饱蘸感激之情书写父亲,也在书写对人生的最深切的感受,做到了平淡见新奇,使材料在文章中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二、细化作文的选材1.平淡见新奇,以小见大。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大事才能显深刻,这是一种误解。这也是近几年中考试卷中谈生死胡编不幸家庭特别多的原因之一。在作文中,进行编造、虚构对不对的问题我们且不谈,仅从选材而言,并非写大事就容易出深刻,写小事就难出深刻。如在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中,一位同学写自己对友谊丧失的愧悔,“我”与好友商议好报考同一初中,后由于家庭的压力,成绩好的“我”改报了重点初中而没有告诉朋友,放榜后,朋友知道受了欺骗,两人友谊破裂,“我”当时未能作出适当解释,此后,对友谊丧失的自疚,始终笼罩着“我”。这个题材虽说平常,却揭示了青少年对纯真友谊的追求和美好愿望。2.旧瓶装新酒,芳香四溢。真实的材料是写好情感类文章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真情的抒发首先应该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身上。但是,写这一类题材最容易千人一面,平淡无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避蹊径,从众多的材料中把独特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文章。如写“家里的故事”时,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恐怕也难以写出好文章。倘若我们从下面这些方面下功夫的话,可能就不同了。一位同学选取了“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的事例,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