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三、教学过程1、导入:给学生展示君臣礼仪的变化,给图片:教师对图片进行一个简略的解说:在汉朝,皇帝和大臣议事时,君臣都是席地而坐的。而且上朝的时候,皇帝要比大臣来得早,宰相来到的时候,皇帝要站起来迎接。到了宋朝,就成了皇帝坐着,大臣站着了。当时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宋太祖的时候,有一天,君臣坐在朝廷上议事宋太祖就对宰相范质说,我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这个公文你过来,念给我听。宰相范质于是就站起来,走到太祖跟前给他念公文。但是等他念完之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却发现自己的椅子不见了。当时大庭广众之下,范质又不好大声嚷嚷,只好站着。既然连宰相都站着了,其他的臣子也不好意思坐着。于是从此以后大臣上朝议事就都是站着了。到了元朝之后,大臣的待遇就更差了。他们上朝都要跪着。所以朝廷官员上朝的时候都会备上一付护膝。在乾隆的时候还是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官员,因为跪太久了,在站起来的时候,踩到自己的衣服,摔倒在地,死掉了。君臣之间礼仪的变化反应出一个什么问题呢?臣子的地位越来越卑微,而君主的权力越来越大。1、明朝内阁制的建立我们通过这节课要了解到,明清两朝的皇帝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君主集权的。首先是明朝。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纷纷爆发,朱元璋就是起义军的一支。元朝被推翻之后,朱元璋打败了其他起义军首领,建立了明朝,当上了皇帝。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就开始才用各种方式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朱元璋会这么做了。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元朝存在了109年,总共有11个皇帝。但是开国皇帝忽必烈在位30年,末代皇帝元顺帝又在位30年,109年减去60年,剩下49年,也就是说元朝49年间换了9个皇帝。而清朝272年,也只有12个皇帝。可见元朝皇位更迭非常频繁。其原因就在于元朝有很多的权臣奸相。大家还记得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吗?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就是宰相。元朝的宰相权力都非常大,他们可以左右皇位的更替。到了朱元璋这儿,他是诀不允许的在1380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企图谋反为借口,将其诛杀。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权力非常大,而且行事十分高调。朱元璋认为胡的存在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威,决心把他杀掉,同时彻底废掉了宰相,规定明朝后来的皇帝不得立宰相,大臣当中有敢奏请皇帝立宰相的,一律杀无赦。展示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趁学生抄笔记时补充蓝玉案:朱元璋是个非常刻薄寡恩的人。他对当初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人,时刻都怀着戒心。1893年,四川发生了动乱。朱元璋就派将军蓝玉领兵去镇压。临幸之前,朱元璋有事要交代蓝玉,于是就开口叫跟在蓝玉身边的蓝玉的随从退下。但是朱元璋叫了三遍,蓝玉的随从还是纹丝不动,而蓝玉一挥手,那些随从就马上退下了。这时候,朱元璋对蓝玉起了杀机。他意识到蓝玉手中兵权太重,对自己是一种威胁。于是他指使锦衣卫诬陷蓝玉造反,将蓝玉抓起来很快就杀掉了。这就是著名的蓝玉案。那么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死的不仅仅是这两个人,因为这两个案子而牵连被杀的有四万多人。明朝开国的文臣武将几乎全被被剪除。朱元璋这么急于将权力抓到自己手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他被立为太子的儿子已经死了,他又立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当储君。但是当时朱允炆还小,他怕自己死后,孙子会被权臣欺负,所以就采取了这些极端的手段。(补充:朱元璋还采取了其他的一些措施。一个是他开创了廷杖制度。大臣上朝的时候,说话稍微不合皇帝的意思就要在朝堂上被按到,由锦衣卫用木杖去打。重的当场就被打死了,轻的也要修养几个月才能康复。嘉靖皇帝有一次对14多个大臣进行廷杖,其中16个被当场打死。所以导致了一种现象。朝廷官员早上上朝之前要抱着妻子儿女痛苦一番,因为可能这一上朝就回不来了;等到晚上平安回来的时候又要抱头痛哭一番,然后再吃一顿大餐,庆幸自己又活过了今天。另一个是厂卫制度。太祖皇帝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后来的明成祖又设立了东厂。像锦衣卫和东厂、西厂这些都属于特务机构,他们只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不受法律的约束。皇帝利用他们监视和暗杀朝廷官员朱元璋在位时,一个大臣有一天请了几个朋友到家里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