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南流小学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为学生及相关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学校应以家教育方针与政策法规为前提,根据学生及相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应努力创办“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寻找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测评机制,改变政府评价学校的单一模式,把评价还给社会。通过“评价”这一平台,促进学生、家长、社区群众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教育发展。我们在研究“把评价还给社会”时,“社会”一词主要指社会成员中学校教育的直接消费者—学生、家长、社区群众。但是大部分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群众由于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机制缺乏全面的了解,往往站在个人或局部的角度看待学校的教学活动,很难对学校予以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因此,2009年初,我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维评价体系”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顺应新时期的要求,主动邀请多方面人士参与学校评价,着力研究如何克服社区群众、家长及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据此提出了“社会、家长、学生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尽可能实现多维评价改革。、基本做法1.把评价还给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师生之间并非简单的施教者与受教者,更多的是平等的学习伙伴。尽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不够填密,但他们的评价往往最直接、最率真、最真实。因此,我们大胆地提出“把评价还给学生”。(1)设立校务监督员,评价教育教学常规学校在每班设立学生校务监督员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予以监督,若有教师出现不规范行为,学生校务监督员有权代表本班学生向校长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如教师出现不按时到岗、在课堂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用不文明或有辱学生人格的不规范语言、使用手机等无线电通讯设备、擅自离开教室等违规现象,学生校务监督员可以及时提醒教师注意改正,若教师不接受,则可在课后向学校“工作室”或校长投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确了教师的行为规范,学会了正确评价老师的方法,教师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精神,师生之间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氛围。(2)“让我们做得更好”,整体评价教师形象每学年年末,我校面向全体孩子发放“让我们做得更好”教师考评表,让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热情、服务意识、专业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评表列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4个评定等级,请学生以不署名方式填写,并于统一时间交到校门卫室,由教导处工作人员回收确保评价公平、公开、公正、透明。一个个简单的圆圈,让我们客观真实地看到了学生对教师们的评定。绝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定为“优秀”,肯定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个别“良好”、“称职”的评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警醒,便于我们及时寻找原因、不断改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对老师的了解程度不同,语文、数学教师所获评价较高,所获“优秀”的评定全部达到了96%以上,甚至很多教师达到了100%。而“良好”、“称职”的评定多出现在对科任教师的评价中。我们一方面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现象,理解科任教师因课时量大、班额多而与学生缺乏沟通,所以规定若科任教师能被任教班级80%学生的认定为“优秀”,就达到“优秀”的等级。另一方面,我们请班主任老师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转达孩子对老师的希望,同时请孩子站在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让孩子和教师在进一步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上,使评价渐趋成熟。(3)“寄语我爱的老师”,引导情感性评价因为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他们的评定往往比较感性。对教师评定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因自身需求、喜好而异,因此目标考核式的评定并不能完个客观真实地反映孩子对教师的评价。因此每学期末,我们还发放“寄语我爱的老师”调查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