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行和先国家之急的义勇精神,学习廉颇知错能改为国家牺牲小我的爱国情操。2.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把握人物形象。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掌握语法现象和特别句式。【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育语感;【教学难点】注意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智”、“勇”的表现。【教学方法】读讲结合,采纳读、议、思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进展过程和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品读《史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在列国纷争的战火中,产生了许多叱咤风云的猛将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他们纵横捭阖,征战攻伐,留下了许多名垂千古、脍炙人口的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今日我们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讲述了这样几个故事。二、作者与《史记》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此后,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散文《报任安书》,就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理想,为历代传颂。2.《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书——典章、书籍;表——大事年表。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既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史记》中有许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如荆轲、毛遂、晁错、蔺相如等。3、历史背景: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实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应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学生参照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归纳段意,理清课文脉络。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1—2节:廉蔺简介;3—13节:完璧归赵;14—16节:渑池相会;17—21节负荆请罪四、学习1—2节廉、蔺简介: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由于两人身份地位高低悬殊、影响的大小不同,为后面的矛盾做好了铺垫。第二课时一、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学习第二部分(3—13)以“和氏璧”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的始末。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蔺相如敏锐的洞察力:看出秦王“无意偿城”。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蔺相如善于斗争: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下载后可任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