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考试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5分,共计100分)1.《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899年,康有为从美洲回国途经日本时写下这样的诗句:“有人遥指旌旗出,千古伤心过马关。”使康有为伤心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条约的签订()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下列条约中对北京东交民巷的人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台湾回归祖国的史实,这两次回归分别结束了两个国家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这两国是()A.荷兰、日本B.荷兰、日本C.西班牙、法国D.葡萄牙、日本6.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刊是()A.《时务报》B.《民报》C.《国闻报》D.《新青年》7.某学校师生前往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俄文版原件B.毛泽东与李大钊、陈独秀参加一大时的合影照片C.《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D.十几位代表围坐于长桌四周的雕塑8.开国大将粟裕曾写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回忆的是()A.井冈山会师B.湘南起义C.秋收起义D.平江起义9.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事件。如图是小红同学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反映的是()A.湘江战役B.遵义会议C.四渡赤水D.会宁会师10.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②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思想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毛泽东将自己的作品《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先生。其中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特别气势磅礴。那么在当时“数风流人物”最重要的任务是()A.打破围剿,战略转移B.停止内战,联合抗日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发动内战,消灭红军12.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后,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13.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观察下图,此事件()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14.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解放B.上海解放C.北平和平解放D.三大战役的胜利15.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A.总理衙门B.福州船政学堂C.京师同文馆D.京师大学堂16.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弃政从商”的“状元实业家”,他是()A.张謇B.张之洞C.左宗棠D.李鸿章17.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原因结果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B辛亥革命“先生”的称呼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C北伐战争抗日根据地建立D国共合作解放战争胜利A.AB.BC.CD.D18.学习历史可以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用意象重构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