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两极世界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及原因;两极格局下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双方在全球对峙局面下进行的激烈争夺。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增加教学重难点二、学生分析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点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但重大的国际关系和美苏对峙的惊心动魄场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2)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2)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说明: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细化目标。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规模在中国的不断高速扩大,信息技术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中学课堂教学已从理论走向实践,在这种形势下,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观念,积极投入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运用中来。在备课、导学案设计以及课堂授课等环节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备课、导学案设计环节,通过多媒体手段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授课环节,多媒体手段展示PPT课件及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多媒体技术手段能促使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枝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转变;实现文字、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从而把课程的抽象理论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新课导课设计(创设情境):出示材料: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提问: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回答教师的提问: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多媒体PPT课件呈现材料讲授新课知识梳理:知识点1从盟友到对手1.原因:(1)雅尔塔体系确立:①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________________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②基础:美苏均势。③实1、自主完成导学案知识梳理2、小组交流、汇报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④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_________的框架。(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