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声音的传播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声音的传播》,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而且能够对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进行简单解释。本节课以“上课铃响了”这一场景引出,让学生发现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进行传播,从而假设声音传播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进而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内容安排以任务驱动式呈现,体现学习进阶,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与本课相关知识的共鸣,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和汇总能力。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有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意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描述生活中声音传播的现象,但是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缺乏了解,并且对真空不能传声的现象无法解释,而这节课从生活中的场景出发,实验探究又贴合生活实际,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二、学习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小组合作,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借助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对声音的传播途径进行描述。三、学习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四、学习难点:小组合作,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借助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对声音的传播途径进行描述。五、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六、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图片展示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进班的场景。思考:上课铃响了,我们在校园各个角落都能听到。铃声是怎样传进我们耳朵的?思考:声音的传播途径。玩玩“土”电话,细心观察,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传进我们的耳朵的。请你这样汇报:我猜想声音可能……观察图片并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猜想。问题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需求性。举例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熟悉规则,并且更好整理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实验探究分小组实验: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实验1:耳朵贴近桌面,用手轻敲桌面,能听到手指轻敲桌面的声音吗?实验2:在鱼缸旁边拍手,拍手时小鱼会受到惊吓吗?实验3:将石块放入水中进行相互敲击,能听到水中的敲击声吗?实验4:在空气罩中放入闹钟,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吗?如果慢慢抽空罩钟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分组实验,认真观察,思考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我们发现:声音可以通过桌子等一些物体进行传播;水里的声音可以传出来,外面的声音也可以传到水里;将闹钟放进罩钟里,我们也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表达、讲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对讨论结果的汇总锻炼了学生对于语言交流的能力,也增加了对于实验的理解能力。我们发现:声音可以通过桌子等一些物体进行传播;水里的声音可以传出来,外面的声音也可以传到水里;将闹钟放进罩钟里,我们也能听到声音,但抽空罩钟里的空气后,就听不到声音了。师生总结: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能听到声音,但抽空罩钟里的空气后,就听不到声音了。师生总结: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拓展延伸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不能直接面对面讲话?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而在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面对面讲话。根据问题猜想思考、表达交流。强化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学会迁移应用,并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