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化合物钠的化合物很多,用途也很广泛。其中,钠的重要化合物——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我们在初中已学过。这里,重点学习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的固体,能与水起反应。【实验5】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实验6】用棉花包住约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O2+2H2O=4NaOH+O2↑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能使棉花燃烧,而反应中生成的氧气又使棉花的燃烧加剧。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用心爱心专心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起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它可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粉末。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容易失去结晶水,并渐渐碎裂成粉末。失水以后的碳酸钠叫做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是一种细小的白色晶体。碳酸钠比碳酸氢钠容易溶解于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实验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它们放出CO2的快慢(图)。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到,NaHCO3和Na2CO3都能与HCl溶液起反应,但NaHCO3与HCl溶液的反应要比Na2CO3与HCl溶液的反应剧烈得多。讨论6实验时,如果不慎将盐酸洒在桌面上,用Na2CO3处理或用NaHCO3处理,哪种更好?为什么?用心爱心专心【实验8】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并往烧杯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加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起变化。换上一支放入同样容积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到,Na2CO3受热没有变化,而NaHCO3受热后放出了CO2。这个实验说明Na2CO3很稳定,NaHCO3却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可以利用这个反应来鉴别Na2CO3和NaHCO3。讨论7如何鉴别Na2CO3、NaHCO3和NaCl?碳酸钠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有很多用途。它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阅读侯氏制碱法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虽然人们曾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碳酸钠,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stSolvay1838——1922)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此后,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了索尔维公会,对会员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交通梗塞。由于我国所需纯碱都是从英国进口的,一时间,纯碱非常缺乏,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1917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业公司,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的纯碱。他聘请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出任总工程师。1920年,侯德榜先生毅然回国任职。他全身心地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用心爱心专心针对索尔维法生产纯碱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侯德榜先生经过上千次试验,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联合制碱法很快为世界所采用。由于侯德榜对制碱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人们把他所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称做“侯氏制碱法”。他本人也荣获“中国工程学会化工贡献最大者奖”,并被聘为英国化学工业学会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