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历史《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教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对于中国远古的历史,民间传说多于历史记载,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共工与颛顼争天下,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造成天柱折,天倾于西北,日、月、星辰皆往焉;地陷于东南,江河之水皆注焉”。对于这些传说我们应该()A.都不可信B.完全相信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解析:民间传说并非全不可信,其中往往包含着有用的历史信息,但也不可全信,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故选C。史书的记载也同样有不实之处,也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答案:C2.“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其中的“中国”的含义是()A.与现在的意思一致B.中原地区C.整个黄河流域D.长江中下游地区解析:古代的“中国”是指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与现在“中国”的含义有很大不同,故选B。答案:B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团结同姓诸侯,排斥异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解析:用排除法排除B、C,再用比较法比较A、D,A的目的也是为了D,因此D是最终目的。答案:D4.由于条件的限制,历史上留下关于商朝的历史资料很少,研究商朝真实情况最可靠的资料是()A.历史课本的记载B.历史上的民间传说C.殷墟发现的考古资料D.《封神演义》及《史记》等书的记载答案:C5.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活动区域主要是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1959年中国考古学家徐旭生在河南偃师二里头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夏朝文物,从而证明了一些历史文献的正确记载,这些文献可能包括()①《史记》②《礼记》③《论语》④《资治通鉴》1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①②是记载上古历史包括夏朝的史书;③只记载了孔子的言行;④的记载上迄战国时期,下至五代十国时期,夏不在其记载之列。故选A。答案:A6.在古代中美洲的玛雅人中,流行着用活人祭祀太阳神的习俗,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主在4天之内就杀害了36万奴隶用于祭祀,而中国古代也有这样不文明的习俗,特别是商代,商王朝的统治者杀害奴隶用于祭祀()A.祖先和神灵B.太阳神或上帝C.风神和雨神D.土地神和灶神答案:A7.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扶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A.召公长子B.伯禽C.微子D.周成王解析:伯禽是周公的长子,按西周宗法制,是鲁国国君的当然继承者。故选B。答案:B8.在财产继承法中规定,第一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三继承人是……。法律这样的规定继承顺序受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影响()A.宗法制度B.分封制度C.井田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在财产继承法中的继承顺序是按人的血缘关系的远近顺序规定继承顺序的,明显受西周宗法制影响。答案:A9.在历史上,王朝的更替属于正常现象,但有人把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称为“汤武革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称呼,下列解释最为恰当的是()A.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斗争B.行“仁义”者推翻残暴统治者的正义斗争C.广大人民推翻夏、商王朝残暴统治的斗争D.统治者之间改朝换代的斗争答案:B10.据齐鲁晚报载,“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达到11.2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个别地区、个别人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故选A。答案:A1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商朝定都于殷,因此在19世纪末,在殷墟王陵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成为研究商朝的重要资料,殷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市,该市可能位于()A.黄河南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