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郑观应《盛世危言》的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了解张骞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密不可分,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的发展。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图片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设计一个历史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鼓励学生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进行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难点:本课的知识点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本子目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结构)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经构——自然经济虽有某种程度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农村中“男耕女织”没有多大变化。地主和贵族剥削地租所得,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商人积累的资金多用于购买田产。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迅速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比例加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2、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首先,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它的解体必然冲击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其次,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3、简介买办(此为补充内容,视学生理解情况与课堂时间择其主要方面简单解释。)“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在我国,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嗣后,外商为了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鸦片战争以后,“买办制度”随着洋行业务的开展而发生了变化。买办阶层同外商利益上的共同点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独特色彩的集团,他们成了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这些买办阶层既经营钱财的进出和保管,也参与业务经营和商品交易事宜,并常常代表洋行深入内地进行购销业务;同中国商人商定价格,订立交易合同,并凭借本身的地位,在货物的收付上取得双方的信任。他们逐渐成为外商对华贸易的代言人。随着公行的取消,买办阶层就成为垄断中外贸易的中间商,一些人逐渐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