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掌握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黄埔军校的建立。2.能力要求:(1)通过国共合作原因与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当时没有提出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留下了隐患,由此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中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智慧和勇气以及无私的胸怀。今天国共两党能否实现第三次合作,加快和平统一祖国的历史进程?这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条件是重点。原因方面:本章导言中已经体现出来。如:国际、国内两大方面,特别是国内方面,又重点叙述了经济发展受阻,军阀混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斗争受挫后的教训。在此基础上,还应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近代史上各革命阶级的斗争及其结果,从而说明国共合作的必然性。(2)国民党“一大”的内容是重点。应着力对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2.难点分析:(1)国共合作的原因和条件是难点。此问题涉及到历史、现实两大分析角度,特别是现实角度又包括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三大方面。(2)国共两党合作形式是难点。很难理解这一方式为什么是唯一可行的合作道路。党内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共产党员扩大在国民党中的影响;国民党的公开性和影响性使之只能接受这一形式;中共力量上还很有限这一客观事实,也决定了这一方式的必然性;这一方式也确实能在相当程度上改造国民党,使之真正变成代表各革命阶级利益的政党。(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难点。新三民主义较之旧三民主义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人民生活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增加,正是因为受到了苏联、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才产生的。所以,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设计(音乐起:《国民革命歌》)师:这段激昂的乐曲,把我们带回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中国。在那个时代,中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国民大革命运动。(板书第七章的课题)大革命又叫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它发生于1924~1927年。这场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就是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板书第一节课题)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指导学生阅读本章导言)生:(思考并作答)师:(总结)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国家四分五裂,政治极其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生:(思考并作答)师:而列强与军阀这两大敌人的联合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这个艰巨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呢?请同学们稍做回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革命要求的有哪几个阶级?他们都采取了哪些方式?结果如何?生;(与教师共同回忆)用心爱心专心师:农民阶级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过抗争,但归于失败;民族资产阶级则通过改良、革命的方式进行过抗争,但都归于失败;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坚强的革命性,并且这时已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但二七惨案表明其力量又有限。可见,在强大敌人面前,中国社会的任何一个有革命要求的阶级都不可能单独完成革命任务。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要完成革命任务,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所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十分必要的。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和代表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利益的共产党的合作才能构成各革命阶级联盟的基础。一、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1.国共合作的条件师:(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