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写好调查报告将成为“笔杆子”的重头戏。同时,调查报告写作还是公考中的“必考题”。为此,今天我们推送此内容,帮助大家掌握写好调查报告的技巧方法。一起来学习吧!01调查报告写作的理论篇一、要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主题准确鲜明,有新意,这是对所有文字材料的共同要求,调研报告也应当这样。主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主题准确鲜明,就是揭示的问题对指导当前的工作、回答现实问题有针对性。要做到主题准确鲜明。首先,要摆脱别人没说过的不敢说、别人没提过的不敢提的顾虑,着眼于调研研究中了解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尝试,大胆立论,旗帜鲜明地反映、回答建设中需要解决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次,要克服旧框框、老观点的束缚,紧紧抓住被调研对象的特点来提炼主题和观点,尽力避免使用老话、套话和尽人皆知的陈旧观点。第三,要打消生怕反映情况不全的担心情绪,从占有的材料出发,突出主要方面,防止面面俱到,冲淡主题。第四,要以小见大,命题尽量小一点,内容尽量充实一点,切忌用大题目、大观点统小材料,大帽子底下扣个小身子。第五,要把反映问题和找出解决办法结合在一起来写,不仅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回答怎么办,切忌只反映问题,不拿解决办法。主题确定之后,还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整体布局,精选能体现主题的观点和素材,使文章形成一个严密的、合乎逻辑的整体。二、要在“吹”清思路上下功夫思路不清,什么材料也写不好。“吹”思路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研究、深化、条理的过程。思路“吹“得清,文章才能写得好。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下去搞调研的时间很长,跑的单位很多,抓到的材料也不少,但没有写出好的调研报告?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调研出力大研究用功少,思路不清就急于动手,边写边想。结果往往是泛泛议论多,深入分析少;罗列现象多,揭示规律少。因此,动笔之前,必须在“吹”思路上舍得花时间、下力气。“吹”思路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调研得来的全部材料,“吹”调研报告的主题思想、结构形式、基本观点、选用的主要事例。“吹”思路时,要各抒己见,各显神通,要遵循高、新、实的原则。所谓高,就是要超脱自己的职权范围,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立足局部看全局,胸怀全局论局部。所谓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善于把上级的精神与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见解、新的观点。特别是经验性、情况性的调研报告,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更要力求新鲜。就是揭露性的调研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也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早发生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所谓实,就是在“吹”思路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中求新,使主题和观点既新,又新得实在,新得准确,新得合理。如果脱离实际去片面地追求新,就会写出华而不实的调研报告。三、要在综合分析上下功夫一个调研报告能否写好,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对调研来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刻透彻的综合分析,把调研到手的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表面的东西本质化,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领导机关干部,必须掌握综合分析的基本功,养成综合分析的习惯,学会综合分析的本领。分析好,大有益,综合分析更有益。掌握了这种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就能见其一又见其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谓综合分析,就是把搜集到的材料,来一个集中透视,过好筛子,把能够体现主题思想,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东西留下来,经过加工提炼,写进调研报告。有些情况和问题确实是明摆着的,但对“明摆着“的问题,不见得每个人都能看得清楚,认识得深刻。这就需要借助分析的解剖刀,清除视觉上的盲区,力求把情况和问题看得全面一点,深刻一点,辩证一点。综合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在实践中,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站在上面向下看,看方向对不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有关规定,衡量所调研的情况、经验和问题是否符合党、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例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