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毛泽东词二首教案【背景资料】一、《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二、《采桑子·重阳》的写作背景在1929年6月下旬于闽西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毛泽东未能继续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于是暂时离开了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后,在闽西一边养病,一边指导地方工作。在1929年10月写这首词前的3个多月时间里,他的行踪及活动日程大致如下;1929年7月20日,在上杭一带的蛟洋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8月初,到达上杭县境的大洋坝;8月上旬离开大洋坝,经长途跋涉,于9月上旬到达永定地区金峰大山的牛牯扑村,并在该村住20多天,后于9月下旬到达永定县境的合溪。他在这一小段时间里,主要是深入农村基层搞调查研究和指导农村基层开展土地革命。在1929年重阳节前,即阳历10月11日前(当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正值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坐担架(因病后体衰)离开永定地区的合溪,前往由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刚解放不久的上杭县城,在由南北上的沿途中,他对闽西山地的秋色感受甚深。到达上杭县城后,加之对上杭县城获得解放的喜悦心情,因而诗兴愈浓,于是便在上杭县城情不自禁地吟成了《采桑子·重阳》。三、《沁园春·长沙》的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四、《采桑子·重阳》的补充注释1.“人生”二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即人生有尽,宇宙无穷之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是反用其意,天是无情的,所以天难老。[岁岁重阳]就是天难老的证明,此重阳是泛指。2.“今又”二句[今又重阳]此重阳是特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黄花]《礼·月令》:“鞠有黄华。”鞠,古菊字,黄华即黄花。因称菊为黄花。《淮南子》:“季秋之月,菊有黄花。”高诱注:“菊花不一,而专言黄者,秋令在金,以黄为正也。”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这里是指野菊。野菊一名苦薏,是一种多年生草,叶似菊叶,缺刻较深,花黄色,原野中多有之。3.“一年”二句[劲]有力、猛烈。[不似春光]是说秋风与春光之别,是客观现实。4.“胜似”二句[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寥廓江天万里霜]寥廓,指天地广阔。江天,江水与天空相接。杜甫《滟滪》:“江天漠漠鸟双去。”万里霜,郭沫若《喜读毛主席词六首》:“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但霜叶不限于红,还有黄叶。秋色也不限于霜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这句申言“胜似春光”的具体含意。五、《采桑子·重阳》赏析伟大领袖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深秋的战地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人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我们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