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我国的民族与宗教一、高考考点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二、知识结构用心爱心专心三、重点、难点剖析1、掌握和理解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1)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每一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都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相联,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并且民族、宗教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2)国家、民族和宗教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一原则的含义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内在联系。(1)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①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人民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历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各民族应一律平等。②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诸多因素造成的,而民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③在我国,各个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用心爱心专心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我国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照顾。(2)关于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纠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因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我们一定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同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而奋斗。(3)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在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统一的。目前,我们各民族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民族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也只有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实际生活中,哪个方面都不容忽视。其中忽视了一方面,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落实,都会影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3、对“我国民族问题”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之一:认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简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以实现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国家的富强。在我国,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务大小、地位高低都必须受法律约束,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法都要受法律制裁,不存在特殊公民。因此,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与我国其他地方行政区的司法机关一样,在行使职权时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尊严,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误区之二:认为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简析: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正平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相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