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肯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道德经》读书笔记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毅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第1页共119页胜,木强则兵。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详解: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白话:心气柔软,慈善为怀,谦卑处下,圆融处事,懂得变通,如此为人就能拥有无限的朝气与活力,就会强壮成长,日渐强大;心气执拗,意坚志强,处事强势,盛气凌人,如此行事就会到处碰壁,步入穷途、走上末路,直到衰亡。阐述:生与死,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人之生,指的是生存、生活主动进取,健康向上,强壮成长,日渐强大;人之死,指的是日薄西第2页共119页山、山穷水尽,日益衰弱,直到死亡。柔与坚、弱与强,也是一组相反的概念。不过,老子说的“柔弱”、“坚毅”,指的是一种人生看法和处世方法,并非实指其本身。其中“柔”与“坚”,强调的是心气之柔与心气之坚,“弱”与“强”,强调的是姿态之弱与姿态之强“柔”,指的是心气柔软,慈善为怀;气血活络,有朝气、有活力;能变通,处事圆融;“坚”,指的是心气坚硬,执意、执拗,不活络缺乏生气与活力,一根筋,不懂变通,心硬,甚至于心死。比如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其中的“至柔”与“至坚”,指的都是人的心气。人之心气,可以是天下至柔之第3页共119页物,也可以是天下至坚之物,但至柔可以溶化至坚,所以有一句话叫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弱”,并非指弱小,而是指姿态低谦卑处下,懂得“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而新、少则得、多则惑”,能够做到“匍匐前进”;“强”,并非指强大,而是指姿态傲岸、强势,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宁折不弯。“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这是倒装句,换过来是:“柔、弱,人之生也;坚、强,其死也。”意思是说,心态柔软,慈善为怀,谦卑处下,能变通,处事圆融,低调做人,这样,人生于天地之间,就会拥有无限的朝气与活力,就能强壮成长,日渐强大;相反,心思执拗,心坚如第4页共119页石,冥顽不化,为人处事强势、高调,盛气凌人,宁折不弯,就会泄掉元气,流失朝气,丢失活力,就会到处碰壁,日益衰弱,而步入穷途走上末路,直到衰亡。老子一向认为“柔”是有生气,充溢朝气的表现。比如说小孩子心思单纯,心气柔软,所以老子说“抟气至柔,能婴儿乎”,小孩子身体也柔呀,到处都是软的,生命力旺盛;人老了,心气就硬,就坚观念根深蒂固,执念多,不再活泛了,身子也浑身硬邦邦的了,这都是朝气消逝,活力丢失的表现。又好比说春天,万物萌生,那些新发的嫩芽,老子叫它“毫末”,柔啊,却拥有无限的朝气和活力。所以第5页共119页说,为道进入柔软之境,充溢和和之气,而无一丝戾气,就能包涵万物,就能溶化一切,所以老子会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也喜爱“弱”,如“弱者道之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认为“守弱”才是真正的强者“柔弱胜刚毅”,意思是说,用“柔”与“弱”这种为人处事之心态这种行为做事的看法,远胜于“刚毅”,远胜于刚烈、强势、盛气凌人。留意,老子说的“柔弱”不是指弱小,且与之风牛马不相及。有人将《道德经》读死了,误以为老子的意思是柔弱可以战胜刚毅,这是哪跟哪呀,稀里糊涂。并不是说,以弱胜强的例子没有,但老子说第6页共119页的不是这个。老子讲的“柔弱”,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心态、看法和方法,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柔弱。老子所讲的“坚毅”,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坚毅,意思相去甚远,指的也是为人处世的心态、看法和方法。我留意到,有相当多的人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说明为:“人活着的时候,身子比较松软,死了之后,身子变得僵硬。”着实令人惊异!粗看,合理且贴切,细究起来却是漏洞百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生病的时候,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