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报告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三个加快”的发展思路,实施“现代畜牧业强市”工程,努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围绕“突出特色,壮大规模,提升质量,完善机制,确保安全,实现增收”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畜牧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畜禽养殖重点村强力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健全,畜牧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一、畜牧经济工作主要成效1、畜牧经济平稳增长。据行业统计,全市出栏生猪438万头、肉牛6.22万头、肉羊88.3万只、家禽4673万只、肉兔1277万只,同比增长5.95%、5.22%、4.92%、7.06%、7.8%;肉蛋奶产量达42.38万吨、5.74万吨、0.83万吨,同比增长5.76%、2.85%、4.04%。畜牧业产值达129亿元,同比增加6.4%,占农业总产值的50.5%;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154元;畜牧科技贡献率达61%。2、畜禽养殖重点村和现代畜牧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建成畜禽养殖重点村10个(其中生猪6个、肉鸡2个、蛋鸡1个和肉鹅1个养殖重点村),共投入资金2918万元,新建适度规模畜禽养殖户102户,建成畜禽圈舍4.77万平方米;存栏畜禽36.9万头(只),占全村畜禽养殖的81.2%;出栏畜禽89.38万头(只),占全村畜禽出栏的96.9%;全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5572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3237元,畜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产值的比重达60%以上。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规划三年建设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累计投入资金8075万元,占三年规划的141%,占地3090亩,占三年规划用地的161.6%;引进养殖业主271户,占三年规划的171.5%;建成畜禽圈舍8.83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141.3%;带动养殖户588户,占三年规划的190%;存栏畜禽60.37万头(只),其中,生猪3.41万头、家禽56.9万只、奶牛553头;共出栏畜禽184.96万头(只),其中,生猪4.96万头、家禽180万只、牛奶1250吨。3、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强力推进。引导农民按照第1页共7页“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健康饲养”的原则,推行以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的养殖模式,协助搞好规划设计,指导农户搞好畜禽圈舍改造和建设,着力解决了散养条件差、品种落后、管理粗放、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规模比重达57.5%;家禽规模化达到40.1%。畜禽养殖小区达390个,新增种畜禽场6个,生猪良种覆盖率达80%。获得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称号的1家,获得省级标准化示范称号有7家,获得市级标准化示范场称号的有12家。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加强。坚持“五统一”、“五不漏”的原则,依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空挡,此项工作多次接受了农业部、省畜牧食品局组织的检查。全市共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321.4万元,共免疫猪瘟、猪口蹄疫381.99万头,占应免数的100%;牛羊口蹄疫87.59万头,占应免数的10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80.29万头,占应免数的100%;高致病性禽流感4178.94万羽,占应免数的100%;狂犬病21.85万只,占应免数的100%。使用消毒药58.235吨,消毒圈舍93万间/次。全市抗体检测o型口蹄疫85.33%,亚洲i型口蹄疫73.33%,猪瘟90%,禽流感91.88%,鸡新城疫93%,抗体水平均超过国家规定要求。加强了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引种申报和引种隔离制度,确保全市清净无疫。在资中成功举办了全省动物卫生监督现场会及检疫大比武活动,得到省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5、畜产品安全监管成效明显。所有规模养殖场(户)严格实行畜产品安全制度和休药期制度,加大饲料兽药企业的监管,开展了优质兽药出厂、放心兽药入户的活动,加强了兽药gmp认证管理,确保畜禽投入品安全。在全市集中开展了以“瘦肉精”为重点的全覆盖大检查。全市共用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快速检测卡13576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全市市场兽药抽样40批次,市场饲料抽样160个,送省局检测药物残留,合格率100%,牛奶抽样60批次,现场检测三聚氰胺合格率100%,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现饲料产值第2页共7页20.41亿元、兽药产值6.05亿元。6、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得到逐步完善。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