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心工作落实“六个老有”2007年,四川老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全省开展创建敬老模XX县区(市、区)活动,进一步落实“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构建老年人共享的和谐社会、服务中心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有10个方面的亮点。制定政策,为老龄工作全面发展提供保障2007年初,省委、省政府将老龄工作列入了“十大惠民行动”目标。3月9日,出台了《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6月4日,省老龄委制定了《XX省老年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为全省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依据。深入开展第二轮创建省级敬老模XX县区活动2005年开始的第二轮创建省级敬老模XX县区(市、区)的活动,今年进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阶段。在各县(市、区)自查和市(州)复查的基础上,向省上推荐了69个县(市、区)。2007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省老龄委组织4个检查组,对推荐的创模县(市、区)工作进行了检查,12月7日将候选名单同时在《四川日报》、《晚霞报》和“四川老龄网”发布,进行了5个工作日的公示。创模活动,极大地调动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参与老龄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参与创模的县(市、区)老龄工作机构更加健全,为老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形式更加多样,老年人得到的优惠更多,尊老的社会风气更加浓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养老医疗覆盖面根据省委、省政府“十大惠民行动”的目标,全省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快了为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截止2007年底,全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7.2万人,比年初目标增加49.55万人。全省普遍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部分城市开展了城镇医疗救助试第1页共4页点。全省投入4亿多元,新(改扩)建敬老院449所,新增床位4.35万张,比年初目标增加1.85万张。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由年初的11%提高到24.96%。城市国办老年福利机构新增床位4181张,比年初目标增加2181张。约有33万城市贫困老人享受了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90.6元。农村低保实现了全覆盖,约有55万农村贫困老人优先享受了低保,月人均补差23元。43万五保老人实现了应保尽保,散居供养标准每月达到了100元以上,集中供养每月达到150元以上。43万五保老人和50多万农村低保老人免费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7万名农村计划生育老人享受了政府每年600元的奖励。强化维权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5月8日,省老龄办制定下发了《XX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的通知》,明确了“五五”期间老年维权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各地将《老年法》列入“五五”普法内容,将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采取出动宣传车、散发《老年法》宣传手册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老年法》等涉老法律、法规。其中,有40多个县(市、区)将《老年法》宣传画张贴到乡、村(社区)和中小学校,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有42个县(市、区)提高了百岁以上老人的长寿补贴金标准,最高的每人每月达到330元;有31个县(市、区)还建立了给90至99岁老人发放补贴金制度,最高的每人每月达到100元。9月,省老龄办按全国老龄办的要求,对重阳节的慰问活动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10月,省老龄办安排6万元专款并发出慰问信,对全省300名贫困老人进行了慰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重阳节期间,各地党政领导走访慰问百岁老人、困难老人愈10万人,送出慰问金500多万元。发挥媒体作用,宣传力度更大2007年,省老龄办在注重发挥《中国老年报》、《中国老龄导刊》、《晚霞报》、《四川老龄》、“四川老龄网”等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基础上,今年省老龄办还新创办了《四川老龄工作简报》,半月一期,分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和省级各部门、市(州)第2页共4页老龄工作委员会,今年共出版18期。省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