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彩安居工程汇报安居乐业,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一直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让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是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内容和明确要求。**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中部农业大省,由于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少农民仍住在茅草房、土坯房和危房里,居住环境非常差。为帮助农村特困群众解决住危房、住茅草房和住土坯房的问题,从20XX年开始,**省民政厅在全省组织实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福彩安居工程”,支持3万多户农村特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深入调研,明确思路20XX年下半年,**省民政厅统一组织,对全省农村困难群众住危房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并逐户建档,建立了台帐。据调查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省住危房的农村贫困户共有20.7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1.72%。在20.7万户住危房的贫困户中,已纳入农村特困户救助范围的共13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1.1%,近50万人。调查表明,全省每100户农户中就有1至2户是住茅草房、土坯房和危房的农村特困户,这对民政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困难群众既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挑战。在调查摸底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XX年初,**省民政厅召开厅长办公会,做出了在全省组织实施以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福彩安居工程”的决定,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对全省10万户农村特困户危房有计划进行分批改造,省级扶持解决5万户,地方自行解决5万户。从20XX年开始,每年从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4000万元,按照每户补助4000元标准,县市配套安排2000万元,每户补助2000元,对1万户农村特困户的危房改造进行补助,当年补助,当年完成全部改造任务。20XX、20XX年,省民政厅从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8000万元,地方配套8590万元,支持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等42个县市开展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作,改造特困户危房3.1万户。二、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第1页共5页一是整县推进,先行试点。为了使有限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充分发挥效益,20XX、20XX年,**省民政厅在县市自愿申报、市州推荐的基础上,每年确定20个左右党政领导重视、民政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市进行危房改造。**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福彩安居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严格规定了实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的对象条件、审批程序及资金筹集方法,统一设计了“福彩安居工程”标识,同时加强对危房改造工作的检查指导。各重点县市迅速成立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班,强化责任,整合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检查督办,推动了“福彩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在对象确定上,由县级民政部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组成工作专班,集中时间,逐乡调查、逐村走访、逐户核实,收集核定对象的照片等基础资料,建立特困农户危房档案和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楚。在建房选址上,各地遵循着眼发展、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七不准”:即不准乱占耕地建房,不准占河建房,不准占沟建房,不准切坡建房,不准毁林建房,不准超面积建房,不准在地质结构复杂、容易滑坡和水毁的地带建房,确保新建住房选址科学,居住安全。在建房标准上,各地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以户型和人员结构为基本依据,统一建筑结构和标准面积。明确新建住房一律为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一般确定1-3人户建房面积为45平方米,4-5人户为60平方米,6人以上户为80平方米,确保每个特困农户既建得起,又住得下。在资金筹措上,各地主要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即由民政、扶贫、发改委等部门资金捆绑集中一点,由财政资金预算一点,由县直部门、机关干部、富裕户与特困户结对帮扶一点,由特困户通过自我积累、小额借贷等途径自筹一点,确保满足建房需要。在资金补助上,由县市因户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补助标准。一般按照1-2人户3000-4000元、3-5人户4000-6000元、6人以上户6000-7000元的标准,动工时先行兑付50%,竣工后再兑付50%,并对重灾户、五保户、残疾人户,第2页共5页实行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