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难忘的泼水节教案1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案:一、课件激趣(课件出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及泼水节活动场面)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二、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①课件出示生字,我会认和我会读,小老师领读。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②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美丽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③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④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①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兴奋?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②今年是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词语。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②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③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④指名读、齐读、表演读。4.学习第四自然段请画出描写周总理外貌的句子。5.学习五——八自然段你从这几句话读懂了什么?三、课堂检测:你会填吗?()的泼水节()的凤凰花()的周总理()的地毯()的泼水节()的花瓣()的头巾()的鼓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四、拓展延伸:游完泼水节,你想对周总理说点什么?五、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地上(撒满花瓣)欢迎周总理江面(一条条龙船)天空(一串串花炮)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事情进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1、培育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大家喜爱过节吗?为什么?2、今日,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同意吗?老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