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_________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解]理解,懂得。④[供]从事。⑤[傍]靠近。⑥[阴]树荫。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_________①[稚子]幼小的孩子。②[金盐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③[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释_________①[陂]池岸。②[满]水中的波纹。③[腔]曲调。④[信口]随口。【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欢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练习题一、用“√”画出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1.昼出耘田夜绩麻。(zhòu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zēng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裂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参考答案:一、1.(zhòu)2.(zhēng)3.(bēi)二、1.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