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创新篇目录一、改革创新......................................................2二、辩证(哲理).............................................12三、继承发展(新旧).......................................21四、成长(迎新).............................................32一、改革创新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无全句,此句是由一段中的两句拼凑而成的。释义:时代不同,事情就会随之不同。情况变了,措施也要跟着改变。比喻:时代不同了,情况改变了,处世行事、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即要因时制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法提示:曹丕说的“世殊时异”,王羲之说的“世殊事异”,都是这个道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处颇多,年初计划、改革方案以及平时的讲话稿中,都可以用来说理,引出下文。比如,“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情,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2.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出处:北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原文:“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释义: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赶在别人的前面;只有另辟蹊径,自成一家的人才会达到最高的境界。比喻:独树一帜,方能达到大的境界。用法提示:黄庭坚说的是书法,饱含着他自己的心酸经历。唐代书法家李邕就曾说过:“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是这个道理。就像那句广告词所说的:“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公文写作中,这个道理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再比如,“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科技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明天。3.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出处: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大雅·文王》。原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释义:周虽然是古老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不断革新。比喻:无论国家古老与否、大小与否,都要不断创新。用法提示:创新也罢,革新也罢,都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的精神传统,是中华民族鲜明的禀赋。而由“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引申、发展出来的“刚健日新”等语,则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在公文写作中,这个典故表明这句话的运用对象最好是拥有一定发展历史的,而不是新生事物。比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4.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出处:唐·杨巨源《城东早春》。原文:“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释义:若是等到长安城中花开似锦之际,满城都是赏花郊游之人。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用法提示:“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秦,汉武帝扩建为汉宫苑,盛极一时。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曾巩也曾称赞王昭君“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在这里,上林指代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至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于提醒,我们要创新,争取快人一步,不断开辟新大陆。写作也是如此,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填充空白、可以补上短板。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处: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释义:国家世世代代都有很多有才的人,他们的文章和名声都会流传并影响数百年。比喻:新的时代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用法提示:“风骚”中的“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也指《诗经》,“骚”指的是《离骚》,后来有关诗文写作的事情都叫“风骚”。赵翼当时说的也许是诗文写作...